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3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发热门诊主任石雪梅
这3年 她几乎都奋战在高风险区

       在接受采访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发热门诊主任石雪梅在前往采访地的路上不停地接打着各种电话,看着她不停协调、解释和劝导的背影,“忙”这个字似乎写在了她的白大褂上。

       自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石雪梅就一直在医院里忙碌了整整3年。作为一家传染病医院兼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石雪梅和同事们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石雪梅自己都开玩笑说,这3年基本每一天都在高风险区。

       2022年12月,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带来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各大医院发热门诊病人数量激增,“像我们这样的医院,发热门诊会面对什么完全可以想象。”石雪梅说,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成都市公卫中心发热门诊日均病人数量瞬间攀升到三位数。面对空前的挑战,石雪梅和同事们都捏了把汗。

      “让最需要的病人先来”

       起初,成都市公卫中心发热门诊仍然按照排号的方式为求诊患者提供帮助。石雪梅在为患者看诊时发现,一些病人病情较重,经过检查发现有病毒性肺炎表现,部分患者需要住院,急需分到床位。而一些病人病情较轻,但因为一时买不到药感到恐慌,便前来求诊,其中一些患者还从较远的地方驱车前来,让对应的道路都罕见地成为拥堵路段。

     “病人以轻症、重症患者为主,几乎没有‘中间地带’。”考虑到这样的情况,石雪梅立即着手建立发热门诊新的工作模式,无论如何也要让亟须接受治疗的症状明显的患者优先得到治疗。于是,石雪梅马上和同事制定新的门诊指南,按照求诊市民病情的轻重缓急,分级分类看诊和安排。石雪梅要求发热门诊对出现病毒性肺炎指征的患者做一个流行病学调查,按照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她和同事们研究出台了一个“风险评估表”,“我们主要按照求诊病人的年龄、疫苗接种情况和体温等做好记录排好序,先把出现肺部感染和发高烧的病人筛选出来,选派经验丰富的医生会诊,出现急性症状的患者以及孕妇儿童,我们会安排提前救治。”

       鉴于传统的排号门诊模式暂时取消,石雪梅又多了一个新工作,她每天都会在发热门诊门前为求诊市民讲解目前的诊疗模式,让症状较轻的病人居家隔离康复或者再耐心等一等。让她欣慰的是,经过多次劝说,绝大多数求诊市民都理解和配合了这一工作模式。

     “这个家不能没有你”

       这段时间,石雪梅和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在满负荷“全力输出”,但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

       石雪梅说,成都市公卫中心的发热门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如果有人因故暂时脱离岗位,就必须有另外的同事加班加点帮忙“填坑”。自2022年12月初开始,由于面临感染风险,发热门诊的10名医生和11名护士相继因为有人发热出现“非战斗减员”。如果有同事发烧了,石雪梅从来不允许他们带病坚守,坚决要求他们回家休息,其他同事便自告奋勇加班“填坑”。“虽然我要求他们尽可能休息保持战斗力,但是一旦退了烧,他们都会主动要求返岗,这让我很感动。”

       石雪梅回忆道,在12月9日,同事王洁感觉有点发烧,检测发现自己“阳”了。石雪梅立即让她回家休息,但2天过后,王洁就发来微信主动请战:“主任,我退烧了,能挺得住!”短短一句话,让石雪梅一下红了眼眶。

       在石雪梅意料之中的是,就在王洁发烧的第二天,这样的“减员”就轮到了自己:12月10日,石雪梅发烧到了39.5℃,全身酸痛,实在扛不住了,她在家休息的那两天仍然接打了50多个工作电话,询问病人的去向,安排同事们的工作。“一些同事嘱托我一定要好好休息,这个家不能没有我。”看着那天自己的通话记录,石雪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石雪梅说:“在这次考验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当这次冲击和挑战过去,我们的发热门诊工作模式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临危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