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3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充发热门诊、开设应急病区
团战! 全力以赴应对患者激增
本报记者 邓童童 李芯怡/文 张杨磊/图

       核心提示:2022年12月24日,为了再次快速评估全省新冠病毒感染情况,四川省疾控中心通过网络发布第二轮调查问卷。截至2022年12月25日12时,全省共有158506人参加调查,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阳性100679人,感染率为63.52 ,其中省会成都感染率为68.54 ,与新冠病毒的三年拉锯战,来到总攻时刻。

       2022年12月29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家属焦灼地等在急诊科抢救室门前,病房住满了患者,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门外,随时都能瞥见120救护车,或是即将出发,或者刚刚将患者送达。冬日的寒风灌进大厅,却无人在意是否挤在风口。

       为了守住患者“生命线”,该院扩充应急病区,398张应急病床专用于收治急症重症患者。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相互扶持和支撑,患者安心接受救治。这里的所有人都在默默经历、互助和坚持,等待“敌人”退却,取得胜利。

       发热患者激增10余倍

       最开始的“战场”,是在发热门诊。

第一波感染高峰,比预想来得猛烈。医院发热门诊患者迎来历史高峰,最高日接诊达到1767人次,是平常的10余倍。

     “敌人”蜂拥而至,我方战斗力的紧张状况很快凸显。

     “知道我们忙不过来,很多其他科室的同事纷纷主动请缨,想来发热门诊帮忙。”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许晓梅很是感动,“甚至有些同事刚结束了闭环工作,本该休息,也报名过来帮一把。”

        如何应战?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将发热门诊端口进行了前移,优化就诊流程。患者等候时,就有医护人员询问症状,进行分诊。“患者阳了也没关系,一定会优先救治。”许晓梅称,医护人员都做好了防护,不耽误任何一个患者就诊。

       此外,医院还为患者提供很多便民措施:就诊室前搭建临时候诊帐篷,安装座椅;发热门诊原有的2个诊室扩建为6个,优先保障老人、儿童及孕产妇就诊;为患者免费发放中药大锅汤……

       这些措施看似微小,作用却巨大。一位因发热、胸闷到医院就诊的50多岁男子,经过一系列前置端口判断后,确认是突发心梗。患者被紧急送往手术室抢救,救回一命。

       2022年12月15日达“顶峰”后,发热门诊患者人次逐日回落,28日降至160人次,井然有序成为常态。

     “ 首战”赢得不易。

        把资源用到极致

       同样重要的战场还有急诊,这里局势依然紧张,医护人员、床位、呼吸机是这场硬仗的制胜关键点。因为来到这里的患者,病情都较严重,急诊科主任海涛说,3个制胜点就成为他们转危为安的关键。

       人员、床位、机器都不充裕。怎么办?“把资源用到极致。”海涛说。

        呼吸机跟随患者到了住院病房,再有患者,就千方百计去借;一名医护人员发烧被要求回家,别组本应休息的主动来顶;床位不够,就根据病情优先安排更需要住院的患者……

        扛过第一轮高峰,急诊科逐步恢复满员上阵,医院扩充出更多应急病区,呼吸机的紧缺也在积极解决中。“马虎”患者家属弄丢了年迈父亲的“救命药”,很是内疚,四处求助,海涛一咬牙:再开一盒。“他的眼神不曾闪躲,”海涛相信他是真的弄丢了药,“医患之间需要充分信任,就像大多数患者理解我们在安排床位时无法满足先来后到的次序。”

       普通血糖仪的测量上限为600mg/dL(33.3mmol/L),50多岁的张华(化名)被家属送至医院时,血氧饱和度极低,并伴有休克,血糖仪无法测出他的血糖,显示屏上仅有刺眼的“hi”字符,提示超高。检验科抽血查出他的血糖高达59mmol/L。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导致张华严重脱水,加之糖尿病引起的内循环紊乱,他面临着多脏器衰竭的风险。急诊科没有放弃,家属也给予了医护人员满满的信任,经近6个小时抢救,成功从死亡线上拉回了张华。

        1支混编队伍4个应急病区

       应对病毒冲击,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集全院之力到急诊,副院长唐红梅称有一支以内科医生为主,外科医生经培训后组建的“混编队伍”,医师从30人扩充至60人,“使之可以满负荷运作,满足成都西部区域120呼叫。”

       己方阵地也大幅增加,医院筹备4个应急病区共计398张应急床位,用于收治急症、重症患者。此外,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中医科……凡是有床位的科室,都收治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谁来为这些阵地作参谋?担子落在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守好了我们自己的阵地后,就开始了支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波感叹,住院总体力都快跟不上了,频繁到应急病房指导,到各科室会诊,助力各个阵地有序“战斗”,“最多的时候一天110多次会诊,一个时间段内都有好几个会诊。”

       阻挡病毒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科也是满负荷运行,与以往冬天相比,今年他们接收的患者普遍病情更重。医护人员三班倒,同时交叉培训管理,ECMO等生命支持设备上阵,始终保持最强战斗力。

       作为后勤保障,医务科、护理部全员协调医疗救治和护理,医学装备科保障全院氧气、防护用品、呼吸机等应急物资的使用。

       对疫情走势的把控还要有远瞻。应对这波疫情,以及接下来春节人口流动的疫情防控,唐红梅称,医护人员要有序协调,保存实力。

        为了5000片退烧药

     “枪支弹药”是一场“战役”中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如果说发热门诊、急诊科工作人员等都是一个个“冲锋在前的战士”,那么药剂科就是后勤部队。

       未雨绸缪,这支队伍提前打了“战略保卫战”。

       2022年7月,他们按照3个月常用量储备了感冒药和退热药。12月初,四类药品(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需求量猛增6倍,“前期储备的仅能维持一周用量”,医院领导和药剂科主任周后凤立即行动,出征备药。

       积极协调药品配送企业增加相关药品储备量,同时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寻找替代品种,确保药品用于最需要的患者。可随着发热门诊患者的激增,这些办法显然还不够。于是,周后凤直接开车到本地药厂,恳求药商,“这里(温江)有很多人在等着退烧药。”从发往外地的订单中,她要到了5000片对乙酰氨基酚带回医院。周后凤不觉得辛苦,“作为成都西部区域医疗中心,患者除了来自温江,还有大邑、崇州、邛崃等成都城西区县,甚至阿坝州和甘孜州,我们必须保障他们的用药。他们其他科室在前面‘冲锋陷阵’,我们药剂科一定要把‘枪支弹药’准备好,让他们有底气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