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2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心理咨询师岂能滥竽充数
秋实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患上心理疾病或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心灵感冒”与身体感冒一样常见。再加上即使心理健康的人,有时也需要找人倾诉、听人劝解,从而及时消除负面情绪。受这些因素影响,心理咨询需求迅速提升,现有心理咨询师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很多人因此看到了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创业者看上了顾客的钱包,机构则看上了创业者的钱包,心理咨询需求催生了创业,创业需求则催生了培训需求,各种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因此应运而生。当培训课时、内容、质量等均缺乏标准、均任由培训机构自由发挥时,培训质量下滑甚至走过场就在所难免。一些接受培训的人员或许应该提出异议,但他们普遍存在“花钱买证”心理,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倒也能一拍即合,两者均希望通过“速成”来实现“赚快钱”。


 然而,一些心理咨询师的“速成”方式,在民众的心理健康方面埋下巨大的隐患。当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不高,甚至在认知等方面还不及前来咨询的顾客时,通过咨询来释放心理压力或指点心理迷津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反而可能越咨询越迷茫,甚至出现让“心灵感冒”变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等负面效果。


 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现象更值得警惕:并非所有“速成”的心理咨询师都能恪守“咨询”的边界,有时他们还会将服务延伸到心理治疗方面,但心理治疗服务只有具备相应的医学资质才有资格提供。这种“越位”服务近来呈现增多趋势,对接受服务的患者构成严重的心理健康威胁。


 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有真才实学,心理咨询师关乎心理健康,从业人员更不能滥竽充数。心理咨询师的“速成”培训模式等乱象,到了必须加以严厉整治的时候。清晰划定职业准入门槛,明确培训方式、内容、效果,让培训不能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