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10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雪山下 医疗服务优起来
阿坝州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综述

       在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作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针对长期面临的优质医疗资源匮乏、高层次人才短缺、服务能力薄弱等瓶颈问题,自2022年起,阿坝州全面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下,依托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深入探索高原地区医疗帮扶新路径。

       截至今年6月,阿坝州累计接收来自浙江、成都、绵阳、内江等地支援医院选派的3批次264名医疗专家和管理骨干开展驻点帮扶。这些人才的持续输入,为高原地区医疗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说

       截至今年6月,阿坝州累计接收来自浙江、成都、绵阳、内江等地支援医院选派的3批次264名医疗专家和管理骨干开展驻点帮扶,帮扶团队队长担任受援医院院长/副院长,核心专家担任科室主任、副主任。


       ◆人才培育◆

       每位帮扶专家与2~3名本地骨干签订“师带徒”协议,累计签订协议780余份。

       ◆学科建设◆

       成功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3个、州级临床重点专科62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91个。

       ◆智慧支撑◆

       打造“数字赋能+远程协作”模式,13个受援县均建立远程医疗平台。

       ◆服务能力◆

       引进并常态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8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县域乃至州域空白。


       建体系

       精准施策破难题

       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是破解民族地区医疗困境、服务乡村振兴大局的关键举措。围绕“强管理、提技术、育人才、建学科、优服务”核心目标,阿坝州构建起“需求调研、资源配置、管理提升、技术赋能、服务延伸”全链条帮扶体系,推动帮扶工作系统化、精准化推进。

       在资源匹配上,坚持“需求导向+精准对接”,由支援单位选派对应学科专家,确保帮扶力量与受援需求高度契合。阿坝县血透室由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程帮扶建设,红原县重症医学科由绵阳医疗团队重点打造,这种“靶向式”帮扶让优质资源用在刀刃上。

       在医院管理上,推行“管理赋权+深度融入”,帮扶团队队长担任受援医院院长/副院长,核心专家担任科室主任、副主任,赋予其在医院的实质性决策权和主导权,确保先进帮扶理念和措施深度融入日常运行。马尔康市人民医院在帮扶团队指导下,修订核心制度56项,优化流程百余项,增设党委办公室、质控科等职能部门,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人才培育上,构建“技术攻坚+人才培育”机制,每位帮扶专家与2~3名本地骨干签订“师带徒”协议,通过手术带教、病例指导、科研辅导等“手把手”培养模式,累计签订协议780余份。帮扶团队还通过常态化培训,全面提升受援医院科室团队整体能力,累计选派1000余名受援医院骨干赴支援单位进修,邀请支援专家到阿坝州开展短期培训和手术示范,让本土人才“学得会、用得上、留得住”。

       在智慧支撑上,打造“数字赋能+远程协作”模式,13个受援县均建立远程医疗平台。黑水县建成全州首个集人工智能、远程会诊、报告审核为一体的云影像中心,超声5G远程会诊中心投入使用。红原县通过远程视频会诊联盟,累计完成117例视频会诊,让群众在县域内就能享受上级医院专家诊疗服务。

       在服务延伸上,建立“巡回医疗+健康促进”机制,帮扶团队牵头开展“红船情·雪山行”“高原健康行”等活动,累计下乡巡诊300余次,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同时,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超9000人次。

       看成效

       硕果盈枝惠民生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阿坝州“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诸多成效,受援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乡村振兴筑牢健康屏障。

       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累计引进并常态化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80余项,多项技术填补县域乃至州域空白。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显著增强,13个受援县医院全力推进“五大中心”建设,汶川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已实体运行,其余县市完成部分中心创建。急诊抢救成功率提升至45 ,县域内急危重症患者外转率较帮扶前平均下降64.97 ,“大病不出县”目标逐步实现。

       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培养能独立开展关键技术、承担科室重任的本土骨干人才70余名,人才断层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本地医务人员学习热情和职业认同感明显提升。

       重点学科建设多点突破,成功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3个、州级临床重点专科62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91个,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小金县人民医院眼科等成为区域优势专科。全州受援医院学科设置日趋健全,地方病、高原病诊疗流程全面规范,部分医院启动特色专科建设探索,精准对接高原群众健康需求。

       医院管理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帮扶团队协助受援医院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红原县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门诊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汶川县、九寨沟县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优化就医流程、减少等待时间,患者就医体验持续改善。

       健康服务可及性大幅提升,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慢病管理中心同质化运营、健康知识普及等举措,群众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巡回医疗、远程会诊等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新征程

       提质增效优服务

       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的三年实践,是阿坝州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的成功探索。三年来,在各方协同发力下,高原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从“保基本”到“提质量”的转型升级,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群众就医难题得到有效缓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健康动力。

       阿坝州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向秋杰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阿坝州将继续深化帮扶经验,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长效“造血”机制,持续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推动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高原特色专科建设,聚焦地方病、高原病诊疗攻关,提升核心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完善远程医疗协作、技术指导交流等常态化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构建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阿坝州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持续巩固拓展“组团式”帮扶成果,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川西高原深深扎根、持续惠民,让群众的健康权益得到更坚实的保障,为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阿坝新篇章贡献坚实健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