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急救能力稳步提升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聚焦急危重症救治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强化学科布局、优化救治流程、下沉急救资源,实现救治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医院着力强化学科攻坚,筑牢技术根基,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卒中中心、心衰中心、创伤中心、上消化道出血救治中心,联合开展新技术110余项,成功应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尖端技术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等危重病例;获评全国“破伤风防治规范急诊单位”,荣获“王正国创伤医学菁英杯”川藏赛区特等奖,成功入选“成都市公立医院标杆党支部”。

       在优化救治流程方面,医院重塑救治流程,实现“生命速救”。创建全国首批“中国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示范单位”,打通院前院内信息壁垒,救护车升级为移动抢救单元,让“上车即入院”理念落地,显著缩短救治时间;胸痛中心“D-to-B”(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开通血管的时间)时间在全国基层医院中排名第2位,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最短DNT时间(患者到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仅5分钟,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达98.7 。

       同时,延伸服务触角,构建“救在身边”网络,将急救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微网实格”,创新“理论+实操”培训模式,深入社区网格普及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技能,积极推动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织密城市“救命点”网络;通过线上“云课堂”+线下演练持续扩大培训覆盖面,3年来开展线下培训17场次,受益群众1500余人,夯实“人人会急救”社会基础。(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