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5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智能时代 如何管理医疗器械
□黄荔青

       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主要负责临床一线各种器械的供应工作,而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危和医护质量,也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因此,医院越来越重视对精密器械的管理,杜绝医疗感染等问题发生。

       医用耗材管理的发展

       在医疗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运营的效率与患者安全的核心之一,是对医用耗材的科学管理。传统的手工记录、分散式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耗材种类繁多、使用量庞大的挑战。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闭环管理解决方案,真正实现“精准管控、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效果。

       目前,传统手工记录的应用现已无法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影响医疗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临床越来越重视精密器械管理的全流程化,以此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而且,通过采用智能协作,可以有效提升运营的效率。比如一键式采购,就是由科室在线提交需求,系统自动匹配库存与采购计划,审批流程线上化,大幅缩短响应时间。

       管好医疗器械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身心往往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医疗器械若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对患者造成直接伤害。例如,不准确的诊断设备可能给出错误的结果,使医生作出错误的治疗决策;而有故障的手术器械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危及患者生命。据统计,因医疗器械安全问题导致的医疗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率和死亡率。去医院看病,最担心用到过期或不合格的器械。现在医院的耗材柜早就变了样,成了能自动“算账”的智能货架。比如护士要拿手术用的缝合线,打开柜子直接取就行——柜子里的重力传感器特别灵敏,能通过重量变化,立刻知道“拿走了1包2-0号缝合线”,自动在系统里记账,不用再手动扫码登记。这种“拿完就走”的管理方式,对患者好处可不少。急诊抢救时,护士不用慌着找扫码枪,能更快准备好器械;手术时,医生用的每一样器械,系统都实时记录,不会出现“用完没登记,后续查不到”的情况。要是某批器械出了质量问题,医院能通过系统立刻查到“哪些患者用了这批器械”,第一时间联系复查,安全感拉满。说到底,智能时代不是让器械脱离管理,而是用更聪明的技术把管理融入“看不见的地方”。

       维护医疗机构声誉:医疗机构的声誉不仅与高质量的医疗干预有关,还与安全的医疗服务有关。一旦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还会引发社会舆论,给医疗机构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就医的信心。

       符合法规要求:各国都有严格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例如,在美国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相关规定,在中国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标准。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制造商必须遵守这些法规,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否则将面临严厉的处罚。这有助于规范整个医疗器械市场,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管理经验分享

       总结精密器械的供应链管理:精密器械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验和配送流程。在原材料采购阶段,需要选择质量可靠、供货稳定的供应商,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生产制造阶段,需要确保生产环境洁净,设备运行稳定,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生产。在产品检验阶段,需要进行尺寸、材料、外观等方面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最后,在配送流程中,需要确保产品的准时交付,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总结精密器械的质量管理:精密器械的质量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建立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计划等,并建立质量管理的层级责任制。其次,还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需要进行合理的设备维护和定期的校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最后,还应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建立质量投诉处理流程,并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总结精密器械的安全管理:精密器械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使用过程中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首先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并明确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同时,还应做好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此外,要对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器械的安全性能。最后,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器械的使用情况和事故情况,并及时进行整改。

       总结各项环节管理: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建立物品下收下送制度,并规范洁污通道,下收下送的密闭车实行双通道,避免交叉、逆行。严格按照清洗流程进行操作,并加大质控力度,使清洗工作更具规范性、专业性,做好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同时,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工作前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需要穿防水衣鞋。

       总之,精密器械供应是一项十分复杂且关键的环节,需要建立科学的供应链体系,并且需要坚持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上述管理工作可以保障精密器械管理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为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未来,作为医疗工作人员,我们还应继续优化精密器械供应的管理,不断提升供应效率和质量,以满足临床的需求,提升临床各项干预的有效性、安全性。(普宁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