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南充市身心医院与营山县康乐山庄联合举行“社区职业康复实训基地”挂牌仪式,标志着针对居家精神疾病患者的职业康复服务正式落地。该举措将果园劳作、农场养殖与康复训练结合,为患者搭建起从“居家休养”到“社会适应”的过渡桥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与价值感。
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常面临社会功能恢复难、融入渠道少等问题。如何破解康复“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患者既能巩固治疗效果,又能逐步重拾社会角色?
在营山县东升镇政府及镇卫生院的全力支持推动下,由所在辖区的网格员及精防人员(村医)定期随访、南充市身心医院定期病情评估、工厂直接监管,集养殖业、种植业、工厂等于一体的管理经营场所——康乐山庄应运而生。该山庄总面积约1000亩,专为本辖区及周边辖区的居家患者提供工作场地、住宿场所,实行全开放式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康复的封闭边界。
“该基地由多方合作共建,聚焦‘职业适应’需求,为患者定制康复方案。符合条件的居家患者可自愿申请入住,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参与果园种植、牧场养殖、木场加工等劳作。”南充市身心医院精防科主任刘红英表示,所有环节均由基地提供,既适配患者身体状况,又能通过规律劳动锻炼其动手能力与专注力。
此次合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康复选择,更推动了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从“院内治疗”向“社区延伸”,为构建全周期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注入活力。未来,多部门将持续完善基地服务,逐步增加果实包装、简易销售协助等“模拟就业”场景,帮患者积累职业经验,为其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打下基础,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阳光下重拾生活的希望。 (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