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5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郫都区
“家门口”的健康科普新阵地

       在体感游戏中畅游运动的世界、在配对游戏中了解病原体与传染病的关系、在情景模拟中学习情绪管理……暑期,成都市郫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开展了26场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研学活动,接待学生及家长300余人。孩子们留言称“活动有趣、好玩,学到了很多健康知识”,这个“家门口”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基地成了孩子们探索健康奥秘、提升健康素养的“驿站”。

       支部引领,找准服务“切入点”

       通过深入调研,郫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发现,传统健康宣传方式对青少年吸引力不足,孩子们更渴望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为此,郫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决定将一楼部分区域改造建设成一个集趣味性、互动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科普基地。党员干部带头参与设计规划、教具采购、互动体验设置,创新构建“宣教+体验+服务”三位一体健康传播矩阵,推动健康科普从“单向传播”向“立体渗透”转型,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健康郫都”科普示范样板。选拔培养青年党员担任讲解员,开发“故事化”“情景剧”式讲解脚本。业务骨干组成“科普智囊团”,围绕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学生常见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近视、龋齿、肥胖等学生常见病,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科普教育。

       精耕细作,打造科普“新标地”

       科普基地突破传统展板说教模式,引入体感互动、多媒体触控、情景模拟等前沿技术。青少年可以通过设备“深入”显微镜下的病毒世界,在体感游戏中探索“运动与健康”的关联,还可在“心理健康”专区通过情绪管理游戏认识自我。实验揭秘、“迷你”课堂等环节让抽象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将健康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科普基地设立“党团先锋岗”,党员、团员轮流担任义务讲解员和引导员;与郫都区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郫都区委员会合作开展“红领巾宣讲员”活动,让孩子们担任讲解员。他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防控知识,耐心解答各种“奇思妙想”,成为最受欢迎的“健康老师”。在暑期特别活动中,基地设置拍立得打卡、留言墙等趣味环节,激发儿童自主探索能力,连续26期的活动让基地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预约参观的家庭络绎不绝。

       成效显著,筑牢健康“奠基石”

       通过沉浸式体验和党员讲解员的专业讲解,青少年对传染病预防、合理膳食、护眼护齿、心理调适、控烟拒毒等核心健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显著提升。基地不仅服务于青少年个体,也成为学校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和社区健康促进的重要平台,其影响力正逐步从馆内延伸至家庭和更广阔的社区。学生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达90 ,满意度达99 。

       据了解,接下来,郫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与成都市预防医学会、郫都区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进行合作,丰富科普基地的内容,拓展科普基地的影响力。不断深化与学校、社区的合作共建,让健康科普的清泉持续滋养更多青少年,为培养具备较高健康素养的未来公民、筑牢健康中国根基贡献坚实的疾控力量。 (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