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9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老人骨质疏松严重 中西医联手守护晚年生活

     “谢谢你们,让我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和自信。”近日,82岁的退休教师张奶奶带着感激之情,向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康复科骨质疏松门诊的医护人员道别。

       原来,张奶奶刚到医院治疗时,因腰背疼痛情绪非常低落,夜间更是因疼痛难以入眠。骨密度检测显示“重度骨质疏松”,医生评估张奶奶的骨折风险极高,提出利用药物(静脉滴注密固达)治疗抑制骨流失的同时,服用补肾壮骨中药(骨碎补、杜仲等),配合肾俞、命门穴艾灸调理的治疗方案,并同步开展步行训练和弹力带抗阻运动。

       经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和中医调理,张奶奶夜间疼痛明显减轻,骨密度也显著增加,能够独自逛公园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幅提升。

       同张奶奶一样,45岁的IT公司高管王先生因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出现严重骨量流失。最严重时,他连咳嗽都会感到肋骨痛,甚至出差时拖拉行李箱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曾一度考虑提前退休。

       王先生经朋友介绍来到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治疗,骨质疏松门诊团队通过检查,提出药物治疗+中医干预的治疗方案,并辅以游泳、悬吊等运动康复训练。3个月后,王先生的骨代谢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半年后成功完成跨国商务谈判。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副院长杨生文介绍,康复科骨质疏松门诊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会针对患者病情症状,提供全方位康复治疗项目,包括定制运动处方、开展肌力训练增强骨骼支撑力、实行平衡训练降低跌倒风险、推出太极拳和步行等有氧运动,激活患者骨骼自愈力,让患者有更佳的治疗和中医康复体验。 (孙强 陈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