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清亮的童声划破晨光。近日,在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里,2岁7个月的小星星(化名)高举护士送的蓝色小飞机,脸颊红润。“手术后恢复得真好,一点不像十天前做过脑部大手术的孩子。”病友们纷纷夸赞。
“小星星今天可以回家了。”听到主管医生邓兵这样说,他的爸爸瞬间红了眼眶,妈妈埋在孩子肩头落泪——为了这一天,一家三口辗转求医2年多,终于圆满结束了。
确诊难治性癫痫
触及学科禁区
小星星出生于资阳,4个月大时突发癫痫,右侧肢体剧烈抽搐,最长持续一小时,需镇静药物缓解。辗转确诊为Sturge-Weber综合征(颅面血管瘤病),这是难治性癫痫类型之一。一年多来,他每月发作20余次,右侧肢体乏力,语言发育倒退,头面部大面积红斑,父母心疼不已。药物从有效到失效,手术成了最后希望。
在神经外科领域,3岁以下患儿的大脑半球切除手术,就像难以攀登的珠穆朗玛峰,放眼全国,敢踏足这片“禁区”的机构屈指可数。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学君解释:“幼儿脑组织娇嫩、血容量小、耐受差,术中细微偏差就可能导致终身神经缺损。”
绝望之际,儿科团队首先接过了诊疗的“第一棒”,迅速完成“一站式”术前闭环:视频脑电捕捉隐匿异常波,多层认知量表精准量化发育基线,高分辨影像三维锁定病灶。随即,医院联合国内癫痫外科权威、厦门弘爱医院癫痫中心姚一教授团队,共同敲定了为小星星实施左侧大脑半球皮质剥离术的方案。
多学科护航
两院联手破解难题
医院组建以院长陈蕾为核心的多学科专班,术前一周两次专题讨论,拆解各个环节。影像科精准勾勒病灶,神经电生理团队缩小可疑区域,麻醉科推敲给药方案,康复科制定训练计划,护理团队各种突发情况,甚至将“用孩子袜子代替约束带”写入流程。
手术中,8厘米直切口藏于发际,定制器械适配不足3毫米厚的颅骨,导航精准到毫米,医生轻柔剥离病灶,保护健康组织。麻醉组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用药避开脑电干扰。手术顺利完成,小星星平稳苏醒,提前达标拔管。
术后,神经外科副主任吕涛率团队每小时巡房,记录出入量,精准到毫升;儿科团队每日评估;护理团队将病房安排在护士站视线内,24小时快速响应,还格外贴心,时常向家属普及育儿知识……
术后第三天,脑电监测平稳;第五天,小星星右手能举过头顶;第七天,清晰喊出“爸爸”“妈妈”;第十天,各项指标达标,顺利出院。小星星的父母红着眼致谢:“跑了那么多城市,没想到能轻松牵着孩子出院,谢谢你们给了他新的人生。”
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西南较早开展难治性癫痫手术的机构,医院此前已完成多例成人手术,此次儿童手术获得突破,标志着医院形成全年龄段诊疗能力,更填补了西南地区低龄复杂癫痫外科治疗空白,形成了可复制的方案。
据悉,目前,该院正推进西南首个覆盖全年龄段的一流癫痫诊疗平台建设。 (廖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