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ECMO(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运转声是ICU(重症监护室)里最特别的声音。28分钟——这是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张华带领团队创造的生命奇迹,他们从死神手中抢回外卖小哥的同时,刷新了成都市郊县ECMO最短上机纪录。
今年4月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28岁外卖小哥因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张华眼神坚毅地说:“启用ECMO……置管!转机!”导管精准插入血管,暗紫色血液涌入体外膜肺,鲜红的回流血液重新奔涌——28分钟,他们跑赢了死神。
但真正的战役刚刚开始。此后的七天七夜,张华团队寸步不离:每小时调整参数,每4小时评估神经反射,护士轮班为昏迷的小哥播放家人录音。第八天清晨,小伙子睁眼第一句话竟是:“我的订单……超时了吗?”满室医护瞬间笑中含泪。
“那28分钟是和死神下快棋,之后168小时是用温度守护生命。”张华说。
在张华眼中,ICU不该是冰冷的“生命最后驿站”。他推动设立“家属弹性探视”制度,允许亲人握紧患者的手传递力量;建立“清醒患者日记”,记录窗外银杏抽芽、阳光洒落——这些细碎的美好,成为唤醒昏迷患者的密钥。
“机器再先进,也替代不了一只愿意紧握的手。”张华经常收到一些便笺,上面是患者家属的留言:“张医生,我爸说您的手很暖。”技术救的是命,而这份温度,救的是心。
从2012年踏入ICU时的42人团队,到如今76名精兵强将;从基础抢救到建成神经重症亚专科病房、成为国家级研究组指导单位——张华用10年时间把“不可能”踩在脚下。
“一个医生跑得再快,也追不上疾病变化的速度。”他像传火者般培育团队:ECMO小组能在10分钟内集结,血液净化团队24小时待命。当川内首个区县级“意识障碍联盟”在此挂牌时,年轻医生们才懂了他常说的那句话:“我们要让郫都的重症患者,不必为求生而远行。”
有人问张华,ICU这么苦,靠什么坚持?他摸了摸胸牌上“重症医学”四字,望向监护屏上起伏的心电波形:“靠患者出院时回头说的那句‘张医生,我回家啦’。” (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