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家,手术台是战场,错过饭点是常事,一句“不碍事,做完再说”成了她的口头禅。张永秀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点亮产科希望之光。
在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产房,32岁的产妇吉俄阿依(化名)紧攥着妇产科主任张永秀的手,刚顺产生下二胎的她满眼感激:“谢谢您,张主任,是您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这背后藏着一段跨越9年的牵挂。9年前,23岁的吉俄阿依剖宫产留下的“瘢痕子宫”,成了她怀二胎时的心病——强烈的顺产愿望,总被“子宫破裂”的恐惧反复拉扯。
张永秀没有轻易否定她的愿望。详细评估后启动科学的“护航”:孕28周起,每两周用超声监测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确保其稳定在3.5mm以上的安全范围;全程指导体重管理,让她整个孕期仅增重11公斤;每次产检耐心讲解、疏导焦虑,帮助她筑牢顺产的信心。
分娩前,产房备好了血源,手术团队随时待命。宫缩剧痛时,张永秀排除子宫破裂的可能,判断为强宫缩痛并实施分娩镇痛。在团队的守护下,吉俄阿依最终顺利诞下一名3.2公斤的健康宝宝。
这是张永秀30年从医生涯的缩影。这30年来,她累计迎接超过15000个新生命,成功救治危重孕产妇1200余人次,用双手托举希望,用信念提升产科水平。她积极推广创伤小、恢复快的微创手术,让科室这类手术占比从不到10 提升到45 以上;引入帮助顺产的技术、建立瘢痕子宫产妇顺产的评估标准,减少了不必要的剖宫产,剖宫产比例下降约18个百分点;推动无痛分娩,覆盖90 的产妇,成为凉山州县级医院的标杆;还优化了产后出血急救办法,让因子宫收缩问题需要切除子宫的情况减少40 ,危重产妇抢救成功率保持在98.5 以上。
同事们都称她为“产房里不熄灭的灯”。近三年来,她深夜参与危重抢救就超过100次。医院是家,手术台是战场,错过饭点是常事,一句“不碍事,做完再说”成了她的口头禅。张永秀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点亮产科希望之光,见证着民族地区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王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