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5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乐山市市中区棉竹镇棉竹铺社区第二村卫生室 万平贵
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万金油”

       面对家属的感谢,万平贵总是微笑着说:“这是医生的本分。”他也常说:“现在网上学习方便多了,让我能掌握更多急救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今年53岁的万平贵,是乐山市市中区棉竹镇棉竹铺社区第二村卫生室医生。自1993年8月起,万平贵便投身于乡村医疗事业,扎根基层三十余载。他的足迹遍布附近村落的每一条小径,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健康守护神”。在职业生涯中,他先后荣获“乐山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和“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万平贵始终坚守在农村医疗卫生第一线,多次婉拒前往上级医院工作的机会。

       30多年来,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深夜,村民刘阿姨的“眩晕症”突然发作,接到求助电话后,万平贵毫不犹豫地起身,消失在风雨中。当他的妻子再见到他时,他已是浑身湿透、泥泞满身、手臂腿部多处擦伤的“泥人”。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万平贵不仅多次垫付医药费,还为他们减免医疗费用;对村里行动不便的患者,他更是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经过他的诊治,村民们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都得到了控制。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万平贵的书桌上总是堆满医学书籍,一有空就埋头钻研。他从一名乡村医生,逐渐成长为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深得村民信赖。

       村民干某某常念叨:“万医生救了我的孩子,还没收钱!”那是1998年某天的午后,干某某两岁多的儿子因高烧惊厥被家人慌乱地抱到卫生室。万医生果断实施急救,待孩子惊厥缓解后,立即转送上级医院,成功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面对家属的感谢,他总是微笑着说:“这是医生的本分。”他也常说:“现在网上学习方便多了,让我能掌握更多急救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如今,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万金油”。 (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