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医疗帮扶 无缝协作 “抢回”重症患者

       近日,一位牧民在若尔盖县人民医院门口突发心脏骤停,命悬一线。当检查报告提示患者酸中毒、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后,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赛在该院上演。

       突发!患者倒在门诊大厅

       据德阳市人民医院的组团式帮扶团队医生吴芝璇回忆,当天扎西(化名)因醉酒不省人事,在哥哥的陪同下来到医院,“他酗酒十几年了。这次喝酒前也没吃什么东西,整个人状态不好这才来医院的,没想到还没见到医生呢,就倒在门诊大厅了。”扎西的哥哥对吴芝璇说道。

       扎西倒下后,路过的外科护士长罗么措最先反应,立即上前评估了扎西的情况,发现他出现了心脏骤停,于是立即对他实施心肺复苏,为后续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随后,扎西被紧急送至急诊科,吴芝璇与当地值班医生金叶措、麻醉医生杨玉强组成抢救小组,成功恢复患者心跳,并在气管插管后立即将其转入内科抢救室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惊险!救治过程危机四伏

       扎西的状况不容乐观,经体外按压恢复心跳后,持续低血压与昏迷症状仍让吴芝璇时刻保持警惕。很快,检查结果证实了病情的复杂程度:脓毒血症、分布性休克、肝性脑病,还有肝肾功能衰竭,每一项都在宣告病情已至危重阶段。

     “要是以前,这种情况肯定插管后就转往马尔康或者成都的上级医院。但现在我们在这儿,就一定要把他留下来救治。”吴芝璇态度坚决。面对扎西的棘手病情,她充分发挥技术核心与指导作用,凭借丰富的危重症救治经验,与当地医生邓啟学、泽王措带领的住院医师团队全力配合,精准制定治疗策略。

       严重脓毒血症引发分布性休克,而肝功能异常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肾功能异常又使酸性物质无法排出,酸中毒随之加重休克,还让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扎西已陷入无尿状态。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在维持血压心率的同时保护脏器功能,成为治疗关键难点。吴芝璇随即为扎西深化抗感染治疗,指导护理团队用液体复苏,配合血管活性药物,严密监测并预防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全力避免透析。直至留观治疗到次日夜间,扎西顺利排尿,真正脱离危险。随后,扎西苏醒过来,成功摆脱呼吸机,气管插管也顺利拔除,家人与其对话已能得到回应。“出院后好好治疗,必要时找专科医生帮着戒酒,不然身体还得垮!”临出院前,吴芝璇仍不忘反复叮嘱扎西。

       造血!建设急诊重症监护室

       在组团式帮扶团队和当地医生的无缝协作与日夜守护下,患者扎西奇迹般地出现转机,这不仅得益于医院急诊科、内科等多部门高效联动,也得益于在救治过程中,吴芝璇通过床旁教学、实时指导等方式,将先进的危重症管理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传授给本地医护团队,不断提升团队的急诊危重症救治能力。

     “‘组团式’帮扶医疗工作的核心价值——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吴芝璇告诉记者,此行,作为组团式帮扶医疗队员来到若尔盖县人民医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医院建立起完备的急诊重症监护室,一改目前依托内科抢救室这一平台的现状,让该院急诊重症救治水平实现全面提档升级,“目前,已经协助医院完成了场地的勘测,接下来,我们将在医院进行房间改造、硬件提升的同时,不断培养当地医生的救治水平,未来,医院将会把急重症患者实现在县域救治,缩短求医距离,争取更多的黄金抢救时间。”吴芝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