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的深夜,黄爷爷在家中突然栽倒。儿子摸他的脉搏时,指尖只感受到微弱的搏动,于是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救护车呼啸着驶入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吕志民盯着监护仪直皱眉:“心率30次/分,随时可能发生心脏停搏。”情况十分危急。
“就像十字路口的信号灯全灭了。”吕志民一边给老人做检查,一边急切地向家属解释,“心脏的‘总指挥部’和‘分路口’断了联系,现在全靠临时‘交警’硬撑,需要立即安装起搏器。”但传统起搏器需要在胸部开刀埋导线,对92岁的老人来说感染风险太高。经综合评估,实施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最好的选择。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小,甚至不到2克,就像个‘胶囊’,只需要30分钟就能通过血管将其送入患者体内。”吕志民介绍道。经家属同意,决定为黄爷爷实施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导管室里,DSA机器嗡嗡作响,介入团队通过股静脉,将“胶囊”顺着导管精准送入心腔。随着起搏器的启动,监护仪上的心率曲线渐渐平稳,黄爷爷的脸上也泛起了血色。
回到病房时,床头柜上放着一个迷你蛋糕,数字“92”造型的蜡烛正亮着暖光。原来这是手术当天,护士在核对信息时突然发现当天是黄爷爷的92岁生日。于是,医护团队决定为黄爷爷好好庆祝一番。“黄爷爷,生日快乐呀。”吕志民走进病房,“这是科室的一点心意,祝您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