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5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内江市
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

       本报讯(记者 陈丽娜)记者从内江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该市近年来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更好实现幼有所托、生有所安、老有颐养。

       通过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构建多元化、多样化、城乡全覆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截至目前,争取国家、省普惠托育项目19个(已建成11个,在建8个),建设普惠托位1858个,总投资1.05亿。全市累计建成及储备托育机构334家,提供托位14145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62个,为满足群众托育服务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让生有所安,内江加强妇产科、儿科内涵建设,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个案紧盯、应急转诊、培训考核、宣传科普和救助五项机制,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定期评估,畅通产儿科绿色通道,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连续6年、10年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2024年孕产妇零死亡)。2025年,各县(市、区)助产机构将建设1~2家生育友好医院和儿童友好医院。

       为实现老有颐养,该市以“两个紧密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社区医院和基层临床特色科室创建,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率100 ,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能提供常见老年病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含中医康复)。截至目前,累计提供老年病医疗服务52万人次、康复医疗服务(含中医康复)24.86万人次,为辖区35.39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中医药、慢病随访等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