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5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假期 警惕五大视力“杀手”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黄金期,却也成为视力健康的“高危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不良用眼习惯等,正悄悄侵蚀孩子的视力健康。保护视力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份暑假护眼全攻略,全方位呵护孩子的眼睛健康。

       防近视度数飙升

       假期里,宅家时间久,视近场景多,户外活动不足,会导致睫状肌痉挛,加重眼疲劳。此外,熬夜追剧、玩游戏,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还打乱了眼睛正常的生物钟,导致多巴胺等激素分泌紊乱,促使近视发生发展。暑假生活节奏松散,甜食、零食摄入多,营养不均衡,眼肌“吃”不好,会增加视力受损风险。

       预防措施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3~6岁幼儿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若因学习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观看30~40分钟后,必须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此外,坚决杜绝关灯玩手机、平板和看电视,黑暗环境与屏幕的强光对比,会对眼睛造成极大刺激。

     “目”浴阳光。每天户外运动≥2小时,自然光照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增长。早晚时段避开烈日,散步、骑行、球类运动皆宜。同时可给孩子佩戴合适的太阳镜,阻挡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规范读写姿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写习惯,坚持“一拳一尺一寸”和“20-20-20”原则,即眼距离书本一尺,身距离课桌一拳,笔尖距离指尖一寸,连续近距离阅读20分钟,应看向20英尺外的物体20秒以放松眼睛。

       规律作息,充足睡眠。6~13岁学龄儿童每晚应睡9~11小时,14~17岁青少年每晚应睡8~10小时,充足睡眠能够使睫状肌得到休息并恢复弹性,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均衡饮食,为眼睛“加油”。坚持荤素合理搭配、粗细粮有机结合的原则。

       保证食物种类摄入的多样化,多以粗粮为主食,少吃甜食及精加工食品,多食水果、蔬菜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

       防干眼症

       暑期孩子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干燥空气会加速泪液蒸发;加上沉迷手机、平板、电视时,眨眼次数从正常每分钟15~20次降至5~8次,泪液无法均匀分布于眼球表面,易引发干眼症。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频繁揉眼,甚至视物模糊。

       预防措施

       增加房间湿度。空调房放加湿器,保持湿度50 ~60 ,经常开窗通风。

       控制连续用眼时长。眨眼增加泪液分泌;若干涩明显,需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防“红眼病”

       暑假是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的高发期,这与夏季的气候特点和孩子们的活动习惯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病毒提供了适宜的繁殖条件,游泳池、水上乐园等公共场所的水源易被污染,孩子们在水中嬉戏时,眼睛接触受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此外,暑期孩子户外活动增多,频繁接触公共物品(如玩具、毛巾、门把手)后揉眼,或与患者共用个人用品,都可能造成病原体传播。

       预防措施

       牢记“勤洗手、少揉眼、讲卫生”。游泳戴好密封泳镜,游泳后使用清水清洁眼部。出现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应立即就医,遵医嘱用药。

       防眼外伤

       暑期是儿童眼外伤的高发期,这与孩子们的活动场景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增加,孩子们在公园、郊外奔跑打闹时,可能被树枝、石块、玩具碎片等意外划伤眼部;另一方面,假期接触危险物品的机会增多,比如玩弄剪刀、美工刀等锐器,或参与轮滑、骑行等运动时未做好防护,都可能导致眼球挫伤、穿通伤等。此外,夏季昆虫活跃,蚊虫叮咬眼部或异物入眼后揉眼,也可能造成角膜擦伤等轻度外伤。

       预防措施

       户外活动。避免让孩子接触尖锐物品,玩耍时远离灌木丛、建筑工地等危险区域。

       运动防护。骑行、滑板、球类活动时建议佩戴专业防护镜,减少撞击风险。

       规避危险。剪刀、胶水、喷雾剂等物品高处存放;教育孩子不随意挥舞棍棒、玩具枪等;若发生眼外伤,切勿擅自处理,尽快就医。

       防紫外线及光化学损伤

       夏季阳光强烈,紫外线照射量是冬季的3~4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角膜、晶状体和眼底视网膜会受到累积性损伤,可能引发日光性角膜炎(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长期还可能增加白内障、黄斑病变的风险。

       预防措施

       携带遮阳物品。外出时佩戴宽檐帽和正规品牌的太阳镜。

       选择合适时间。避免在强光下长时间活动,尤其在海边等反光强烈的环境中更需防护。 (据健康北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