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孩子减肥路上的五大雷区 不要踩
□史红萍

     “小胖墩”已成为我国2~18岁儿童青少年最显著的健康警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19 ,相当于每5个孩子就有1个体重超标。更令人担忧的是,临床接诊的糖尿病患儿呈低龄化趋势,高血压门诊中青少年占比突破14.5 。

       五大认知误区全解析

       误区1:“圆润=健康”的审美陷阱

      【典型场景】奶奶追着孙子喂饭:“多吃点才长个。”

       传统认知:婴儿肥是福气象征,体重增长=发育良好。

       科学真相:WHO最新标准指出,超过标准体重20 即构成肥胖。临床发现,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生率在25 ~70 (依肥胖程度和检测方法不同),超过5 存在糖耐量异常。

       误区2:“抽条期”的美丽误会

      【家长自述】“我小时候也胖,现在不照样瘦。”

       侥幸心理:青春期自然瘦身定律。

       残酷现实:哈佛大学追踪研究表明,严重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超重的比例高达80 ~90 ,普通肥胖儿童的延续率约为70 ~80 (依年龄和肥胖程度而异)。更可怕的是,儿童期脂肪细胞数量增殖不可逆。

       误区3:饥饿疗法的致命诱惑

      【真实案例】12岁女孩因节食导致停经。

       极端手段:断碳水、代餐、生酮饮食。

       系统方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儿童减重期间每日热量缺口应根据年龄和肥胖程度分层设定:3~5岁及轻度肥胖者不超过300千卡;中重度肥胖者可阶段性扩大至500~1000千卡,但需监测发育指标。同时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1.5g/(kg·d),占总蛋白50 以上。

       误区4:脂肪污名化的认知偏差

      【厨房革命】扔掉油瓶真的对吗?

       一刀切思维:脂肪=肥胖元凶。

       智慧选择:必需脂肪酸占每日供能25 ~30 更佳。推荐三文鱼、牛油果、亚麻籽油,警惕植脂末、起酥油。

       误区5:“大胃王”的刻板印象

      【颠覆认知】有些胖孩子吃得比瘦孩子少。

       表象判断:胖=贪吃。

       深层机制:瘦素抵抗、肠道菌群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喝凉水都胖”。建议进行代谢六项检测。

       科学减重四维攻略

       饮食革命 211餐盘法:2拳蔬菜:西蓝花、菠菜、彩椒;1掌蛋白质:清蒸鱼、卤牛肉、豆腐;1拳主食:杂粮饭、红薯、玉米。加餐优选:无糖酸奶+蓝莓、原味坚果10g。

       运动处方 游戏化燃脂——基础代谢保障: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趣味方案:动物模仿操、枕头大战、寻宝游戏。注意:避免过早力量训练,12岁前重点发展协调性。

       睡眠管理 褪黑素的秘密——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晚9点-凌晨1点;睡眠标准:小学生10小时/天,初中生9小时/天。助眠技巧:睡前三件套——泡脚、热牛奶、白噪音。

       心理建设 告别体重羞辱——禁忌用语:“胖得没人要。”“再吃成猪了。”……正确话术:“我们一起变得更健康。”“你运动时特别帅气。”。定期举行家庭健康日:共同准备减脂餐、户外徒步等。

       必须就医的8种情况

       BMI超过同年龄95百分位,颈部/腋下出现黑色棘皮,月经初潮早于10岁,打鼾伴呼吸暂停,运动后胸痛头晕,体重骤增伴水肿,身高增长停滞半年以上,情绪持续低落两周。

       家长最关心的5个问题

       Q:喝无糖饮料能帮助减重吗?

       A:最新《柳叶刀》研究显示,代糖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建议饮用淡茶、柠檬水。

       Q:孩子总喊饿怎么办?

       A:备好“绿灯食品”:小番茄、黄瓜条、即食鸡胸肉。

       Q: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

       A:重点监测维生素D、钙、锌水平,医嘱下可补充复合维生素。

       Q:学校午餐热量超标怎么办?

       A:与营养师定制“替换方案”,如用牛奶替代含糖酸奶。

       Q:平台期如何突破?

       A:尝试运动方式轮换,记录饮食日记,必要时进行代谢评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