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金牛区金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守护特殊家庭
三年三面锦旗 父子真情致谢医护

       6月12日,成都市金牛区金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一个熟悉的身影。80岁高龄的都爷爷(化姓)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郑重交到家庭医生王延福和精防医生唐倩手中——这是三年来,都爷爷送出的第三面锦旗。锦旗背后,是一个特殊家庭两代人与基层医护之间长达三年的健康守护故事。

       第一面锦旗

       危急时刻的“火眼金睛”

       故事始于2023年9月一次看似寻常的沟通。都爷爷向中心精防医生唐倩咨询其子的精神健康管理时,无意间提及儿子都某某“最近血压有点高”。这一细节触发了唐倩的职业警觉,她立即将信息同步报送给王延福家庭医生团队。团队评估发现,都某某由高龄父亲独自照料,健康管理薄弱,存在未被识别的高血压风险。王延福团队迅速响应:动态血压监测确诊高血压、联系中心专车无缝转诊至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成功申请“高血压”特殊门诊资格——一系列高效精准的处置,将都某某从风险边缘拉回。一个月后,心怀感激的都爷爷送来了第一面锦旗,盛赞团队“医德高尚 无微不至”。

       第二面锦旗

       400个日夜的“健康守护”

       确诊只是起点,长期管理才有成效。都某某转回社区后,王延福团队扛起了沉甸甸的长期健康管理责任:一是规范用药,精准处方,耐心指导用药依从性;二是生活重塑,详细制订饮食、作息改善方案;三是科学运动,提供安全有效的个性化锻炼建议;四是主动追踪,风雨无阻定期上门随访,监测血压、调整方案。

       400多个日夜的坚持换来显著成效:都某某血压长期稳定,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024年寒冬,都爷爷再次踏进中心,第二面锦旗上“医者仁心 无微不至”的金色大字,正是对王延福团队如家人般持续付出的最高认可。

       第三面锦旗

       惠及全家的“爱的延伸”

       守护的目光从未局限于一病一人。2025年2月,王延福在为都某某配药时,敏锐捕捉到都爷爷言语间流露出受到“尿频、尿不尽”的困扰。凭借丰富经验,他判断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当即开具五服中药对症治疗。一个月后,家庭医生团队及唐倩医生一同上门,重点跟进老人用药情况,确认其症状已显著缓解且未复发,同时都某某血压依旧平稳。这一次,健康关怀如温暖涟漪,从特殊患者扩展至年迈的照料者。2025年6月12日,第三面锦旗“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承载着父子二人的感恩,道不尽这长达三年的医患深情。

       三年三面锦旗,镌刻着金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服务的精髓:一是“泉心·聚力”照亮服务之路。从唐倩医生的敏锐信息捕捉,到王延福团队主导的诊断转诊、长期管理,再到后勤的车辆保障,多角色协作织就无缝健康守护网络。二是主动与连续,筑牢信任之基。主动发现风险、持续追踪管理、将服务延伸至患者全家——家庭医生团队以主动出击,以始终如一的守护赢得居民性命相托。三是以人为中心,解困于细微之处。聚焦高龄照料者与特殊患者的现实困境,以上门随访、便捷咨询、及时转诊等个性化服务破解就医难题,让基层医疗真正成为居民“想得起、靠得住”的健康伙伴。

       王延福团队与唐倩医生用专业与温度,生动诠释了“健康守门人”的深刻内涵。他们深耕社区的身影,正是万千基层医护守护万家灯火的缩影——锦旗无言,民心有声。这份扎根泥土的守护,终将孕育出更坚韧的社区健康脉络。 (杜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