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6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重视隐秘的警报 科学预防妇科炎症
□鲜利群

     “下面总是痒,白带也不正常,但应该只是小问题吧?”“药店推荐了洗液,用了反而更不舒服了……”“妇科检查?太尴尬了,没大事就不去了……”

       这些犹豫和误解,让许多女性默默忍受着妇科炎症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妇科炎症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约75 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它虽常见,却绝非小事。错误认知和延误治疗,可能悄悄埋下健康隐患。

       妇科炎症四大类型

       妇科炎症主要指女性生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常见的有四大类型。

       阴道炎:常见的“麻烦制造者”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某些细菌过度繁殖所致。典型症状是灰白色、稀薄、带有鱼腥味的分泌物,尤其性交后加重,外阴瘙痒或灼热感可能较轻。

       霉菌性阴道炎:由念珠菌过度生长引起。突出症状是豆腐渣样或凝乳状白带,伴有剧烈外阴瘙痒、灼痛、红肿,甚至排尿疼痛。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表现为大量黄绿色、泡沫状、有恶臭的脓性分泌物,外阴阴道明显瘙痒、灼热、疼痛,性交不适。

       宫颈炎:子宫“门户”易受感染

       急性宫颈炎:常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或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症状包括脓性白带增多、性交后出血、腰骶部酸痛、下腹坠胀、尿频尿急。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

       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迁延而来,或由病原体持续感染、宫颈损伤、异物刺激等引起。症状通常较急性期轻,白带增多、黏稠,可能呈淡黄色,偶有接触性出血,长期炎症可能导致宫颈息肉、肥大或纳氏囊肿。

       盆腔炎性疾病:“升级版”炎症

       指病原体上行感染,累及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组织。症状多样且有时隐匿,常见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不规则阴道出血、性交痛、排尿困难等。盆腔炎性疾病是导致女性不孕、宫外孕、慢性盆腔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后果严重。

       外阴炎:外阴皮肤的炎症

       可由感染、过敏、物理化学刺激、皮肤病等引起。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疼痛、烧灼感、红肿、皮疹或溃疡。

       做好预防胜于治疗

       妇科炎症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病原体入侵、防御机制受损、不良卫生习惯、雌激素变化等。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除了要随时留意隐秘的警报信号,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

       做好个人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从前向后擦拭。选择透气吸湿的棉质内裤,每日更换,单独清洗晾晒或高温消毒。勤换卫生巾/棉条,避免使用有香味的产品。少用护垫,非经期不用卫生巾;不用有刺激性的洗液、肥皂、香水接触外阴。

       安全性行为:固定性伴侣,减少感染风险。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感染相关妇科炎症的最有效方法。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管理压力。

       避免滥用药物:不自行购买使用抗生素和阴道洗液(除非医生建议)。

       定期做妇科检查:即使没有不适,也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和必要的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消除误区,拥抱健康

       误区一:“有炎症就是性生活不检点?”错!多种因素可致病(如免疫力低、卫生习惯差),不应污名化患者。

       误区二:“洗洗更健康?”错!过度灌洗破坏微生态平衡,是重要致病因素。

       误区三:“症状没了就可以停药?”错!易导致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和耐药。

       误区四:“妇科炎症是小毛病,不用去医院?”错!尤其盆腔炎性疾病,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

       误区五:“得了炎症就不能有性生活了?”急性期和用药期间应避免,治愈后可恢复。

       妇科炎症是女性健康的常见挑战,却并非难以启齿的隐疾。了解它、正视它、科学防治它,是每位女性关爱自己的重要一课。摒弃不必要的羞耻感,把专业的事情交给医生,让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不仅是对身体的负责,更是对生命质量的尊重。(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