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4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工会之“暖”聚发展之“力”
——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工会
□本报记者 侯文瑾

       在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我们重新梳理工会组织带来的抚慰与力量,它的成立始终如春风化雨,润泽着千万劳动者的心田。在医疗健康事业这片热土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工会自建立以来,便不断以创新之笔描绘出一幅“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的生动图景,并用实践证明:工会不仅是温暖的“职工之家”,更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引擎”。

       创新之火

       点燃职工建功立业激情

       医院工会始终将职工创新作为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工会开展的“啄木鸟”微改善活动,让普通职工也能成为“发明家”。小儿外科一病区护理团队改良水胶体敷料,预防无创机械通气婴幼儿面部损伤;PICU护士长郑星丽结合血管分级标准制定匹配规则,提高穿刺成功率;药学部舒强、杨群改进静配中心输液标签,提高配药精准度……三年来,创新活力如星火燎原,168个“金点子”中,有11项获得发明专利,这些创新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每个职工都是潜在的火种,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扇风助燃。”工会主席刘丽表示。

       如何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理念在一线医护队伍中生根发芽?医院工会也给出了精彩答案。走进新生儿科,“巨容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牌匾熠熠生辉。这个由85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团队,在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巨容博士带领下,不仅攻克了新生儿ECMO技术等“卡脖子”难题,填补了西南地区新生儿救治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科研成绩单: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篇权威论文、37项专利……数说成绩的背后,是工会全力当好促成搭建创新平台“牵引绳”的决心和行动力。

为提升职工专业技能,工会还联合业务部门精心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包括“静脉采血技术操作比赛”“急救技能比赛”“防护用品穿脱技能比赛”“无创呼吸机操作及使用比赛”等,为职工提供了展示专业技能的优质平台。同时,协助承办市级一类技能大赛4项。在这些高水平赛事中,医院职工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表现十分出色,2名职工脱颖而出,荣获比赛第一名,并被授予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充分彰显了医院职工的卓越风采。

       与此同时,工会还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定期组织干部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扣医院发展战略和职工权益维护,有效提升了工会干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培训,工会干部能够更精准地把握职工需求,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沟通之桥

       连接医院工作与职工智慧

       如果说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民主就是和谐的润滑剂。走进太升南路院区,升级后的门诊楼就医流程更为合理,患者候诊区也变得更为宽敞。“当时,我们有17名职工代表来到院区,听取了项目改造情况汇报,到现场实地查看,还提出改进建议,医院全部采纳并进行了相应的整改。”据工会主席刘丽介绍,这是工会推出的“职工代表巡查制”。医院工会每年还会向职工征集合理化建议,推动医院各项工作持续改进。三年来,295条职工建议中有126条化作具体措施,144份提案件件有回音。

       这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氛围,在职工书屋得到生动体现。2019年8月新馆投入使用后,在这个藏书万册的“精神氧吧”,80 的书籍来自职工捐赠。为方便职工阅读,工会在40个临床科室设立读书角,让书香浸润职工生活。每年世界读书日在书屋开展的读书分享活动,更是让职工的文学爱好与情志在这里充分抒发,书香与茶香交融,构成医院独特的文化风景。2023年,这个由职工亲手打造的书屋荣获“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暖心之家

       筑起职工的坚强后盾

       设在门诊楼、住院部的“妈咪宝贝屋”,既是为女职工,更是为来院就诊的哺乳期妈妈提供了一个私密的哺乳空间。这个配备婴儿护理台、消毒机、冷热水等设备设施的温馨空间,是工会送给女职工的特殊礼物。自2011年起至今,医院四个院区建成9个妈咪宝贝屋和5个移动哺乳间,并获评“四川省最美妈咪宝贝屋”。这样的“母爱驿站”让不少女职工感慨:“工会把关怀做到了女职工的心坎上。”

       温暖故事还在延续:心灵驿站的沙盘游戏室,帮助医护卸下心理重担;职工家长学校里,儿科专家变身“育儿导师”;“医二代”急救培训课上,孩子们学着父母的样子做心肺复苏;培训室里,职工们每年都在积极参与“与压力共舞”“改善睡眠”的团体辅导活动;单身联谊活动,拓展职工交友圈……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工会的温暖,正通过无数毛细血管渗透到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化之魂

       凝聚向心力的精神家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工会推动下,全院上下40个科室纷纷打造独具特色的“职工小家”。产房的家徽上标注的“1938”,代表着产房的悠久历史;手术室用无影灯下跳舞的天使取义,喻示齐心守护每一位手术患者;妇科把科室姐妹的形象绘成墙画,尽显团结温馨……这些由职工集思广益设计的家徽、制定的家训,以及亲手布置的“小家”,成为科室文化的鲜活注脚。

       这就是工会积极探索出的“建小家、促大家”文化建设路径,将职工小家建设与科室文化紧密结合,同时将医院文化融入建家发展规划。把“家”的概念切实融入科室,建在职工身边。在创建过程中,职工们共同参与想家名、定家规、议家训、思家貌、设计家徽等活动,携手勾勒小家建设蓝图,并充分利用科室的边边角角、走廊过道等空间,精心打造布置温馨的小家环境。职工的归属感显著增强,团队的活力与创造力得到极大激发。省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卫健系统工会等上级领导对创建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蓉城健康先锋、今日四川强国号等媒体也对相关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站在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前,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工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实的举措服务职工,以更大的力度促进发展,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正应了医院党委书记林永红所主张的:“工会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