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5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镇公立中心卫生院
用“绣花功夫”织密基层健康网

       在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镇公立中心卫生院,一支由6名医护人员组成,以康复服务为特色的家庭医生团队——肖程文家庭医生团队,为众多残疾患者点亮康复希望,成为群众心中的“健康守护者”。

2019年底,陈大哥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一度被评为一级残疾。这一变故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2020年,肖程文团队主动介入,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为陈大哥开启了康复之路。

       肖程文团队第一时间制定了“急性期+恢复期”个性化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卧床,医护人员携带针灸、推拿等设备上门治疗,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艾灸改善循环、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并且教导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帮助陈大哥重建信心。“刚开始他连筷子都握不住,我们每周至少上门三次,每次治疗后都详细记录肌力变化,随时调整方案。”肖程文回忆道。

       尽管康复之路布满荆棘,但肖程文团队始终没有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大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能力:2021年,陈大哥坐上轮椅;2023年,右上肢肌力从0级恢复至2级,能缓慢抬举;2025年春天,他借助辅助器迈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截至目前,陈大哥的Barthel指数从25分(重度依赖)提升至75分,可自主完成洗漱、如厕、持筷进食,四肢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更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我们不仅治‘身’,更要暖‘心’。”团队成员定期与陈大哥谈心,鼓励他参与康复病友会,帮助其重建社会连接。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中少有的“康复型”家庭医生团队,肖程文团队聚焦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创新“上门评估—精准施策—动态调整—家属协同”服务模式,累计帮助30余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其中12人实现从“依赖辅具”到“独立行走”的突破。

       团队负责人肖程文表示,家庭医生的价值在于“早介入、长陪伴”:通过签约服务,既能精准对接患者需求,又能整合上级医院资源,让康复治疗从医院延伸到家庭。近年来,他们先后开展针灸理疗、康复训练指导、用药管理等个性化服务超500人次,患者满意度达98 。

       从病床前的细致诊疗到电话里的耐心答疑,从康复方案的反复推敲到家属心理的疏导安抚,肖程文团队用“绣花功夫”织密基层健康网。今年3月,青白江区卫生健康局授予肖程文家庭医生团队“最受欢迎家庭医生团队”称号。“我们将继续深耕康复特色服务,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肖程文说。

       在祥福镇,家庭医生和患者不再是简单的签约关系,而是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同行者”。(王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