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04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
产后康复遇见“家人式”守护

     “佳容老师就像我的亲姐妹一样。”近日,在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宝妈冯女士将一面写有“细心贴心 笑容温馨 开心放心 做事舒心”的锦旗,交到治疗老师吕佳容手中。这位曾因产后康复问题焦虑不已的新手妈妈,如今面色红润,言谈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两个月前,刚坐完月子的冯女士带着“腹部下坠感、腰背酸痛”的困扰走进金牛区妇幼保健院。经妇女保健科全面评估,发现其存在盆底肌肉力量差、盆腔脏器轻度脱垂及腹直肌分离3指等问题。康复团队还在沟通和体态分析中发现,冯女士因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正确的体态,导致了骨盆前倾、肋骨外翻、圆肩驼背等问题。

       针对冯女士的“复合型”产后问题,科室康复团队采用了“动态评估-精准治疗-居家巩固”闭环管理模式。

       每次治疗前,对冯女士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盆底、体态数据,将每一点的进步可视化呈现。治疗过程中,吕佳容敏锐捕捉到冯女士手腕疼痛的情况,发现其因长期错误哺乳姿势导致了“妈妈手”,便及时联动中医科进行治疗,同时手把手教授正确哺乳体位。治疗后,吕佳容还给冯女士布置“家庭作业”,用“膈式呼吸法”“骨盆时钟”等简单易学的训练动作巩固康复成果,督促冯女士每天“打卡”,将康复指导延伸到居家场景。冯女士与吕佳容的聊天内容,记录着腹直肌恢复到1指内,盆底肌力恢复至3级,体态改善的点滴变化,让冯女士真切地感受到身体的“焕新”。

     “产后女性面临身心双重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和服务,让她们重拾自信。”吕佳容说,科室推行“1+1+N”服务模式,即1名主诊医师+1名专属康复师+N个支持学科,从身体到心理全程护航,让产后的宝妈们能感受到家人一般的守护与陪伴。这面特殊的“四心”锦旗,是对医院的“四星”认可,也是医院创新康复模式与人文关怀的暖心实践成果。 (但科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