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华宇)4月13日早晨7点,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专科护士罗兰早早到达金温江博览园,这里是2025年温江半程马拉松的起点。作为本次赛事的急救跑者,她和同事们需要在完成比赛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参赛者的状态。
本次赛事共有80余位急救跑者参与,其中24名来自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谈及选择这一特殊身份参赛的原因,罗兰和同事们表示:“长跑是爱好,救人是职责,家门口的马拉松赛事,我们有义务为大家做好服务。”
早晨7点30分,随着发令枪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清权开启了自己又一次马拉松之旅。与其他参赛者不同,他的参赛号牌下标注着“医护跑者”的身份。作为拥有近10年跑龄的马拉松爱好者,王清权半马最好成绩为1小时36分钟。但此次作为急救跑者,他不能按最适宜自己的配速跑,甚至不能佩戴耳机。
“急救跑者比普通跑者更累,神经也更紧张。肯定不指望破PB(个人最佳成绩)了,只希望大家都能安全完赛,不要给我们出手的机会。”王清权说。他和同事们被分配到不同配速区间,以便更好地观察参赛者状态,应对可能出现的抽筋、低血糖、热射病等突发情况。
据了解,这次参赛的24名医务人员是以跑团名义报名的。2018年,王清权和核医学科专业组组长石磊在医院内部成立了跑团。石磊表示:“这次‘温马’就在家门口举行,大家合计着能不能‘组团’报名当急救跑者,为家门口的赛事出一份力。”当天上午11点左右,参赛者陆续抵达终点。石磊收到了完赛短信,并在朋友圈更新:“家门口的马拉松,带着任务去跑,顺利完成任务。”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急救跑者”
“急救跑者”是马拉松赛事中兼具跑步能力与急救技能的特殊志愿者,主要负责在赛道上为参赛者提供紧急医疗救助。他们需要全程保持警觉,放弃追求个人最佳成绩,时刻观察参赛者状态,随时应对抽筋、低血糖、热射病等突发情况。与固定医疗点不同,急救跑者分布在各个配速区间,能够第一时间实施急救,为专业医疗救援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