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侯文瑾)近日,家住河南的28岁廖女士(化名),因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备受煎熬。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这让正在备孕的她陷入两难——传统射频消融术需要X线引导,而辐射风险可能影响生育计划,通常需要在术后6个月再进入备孕阶段。
能不能有一种不带辐射的治疗方式?廖女士持续在各大医疗平台搜索关键词:“室上速+备孕+无辐射”。一条关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科普视频跃入眼帘:“零射线”绿色导管室,术后即可备孕,即便是孕妇治疗时也不会受影响。
“张主任,我能顺利当妈妈吗?”跨越千里来到成都的廖女士,刚踏入心血管内科张震主任的门诊诊断室,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内心的疑问。
“这种情况应该可以通过‘绿色电生理’技术来解决,请不要焦虑,我们会想办法帮您。”张震在门诊上围绕无导线射频消融技术的治疗原理和方法,向廖女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经过进一步检查,廖女士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团队罗端医师解释称,房室结双径路如同心脏电路存在“双重轨道”,一条传导快但不应期长,另一条传导慢但不应期短,异常电信号在两条传导路径间形成了环形折返,会导致心跳失控。
根据廖女士的病情,罗端、何贵均为廖女士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术中,医生将心腔内超声导管置于其心脏中,以此代替传统的X线成像方式观察导管位置,同时结合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对病灶位置精准定位。通过“零射线”的精准化操作,10分钟内即完成了对病灶的处理。
术后观察4小时后,廖女士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之后心电图检查确定其已恢复正常。手术第二天,廖女士顺利出院乘飞机回家。“从术前沟通到术后护理,每个细节都让人安心,特别感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团队为我守护生育希望。”回到家的她,立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条动态“跟室上速说‘再见’了”,开始了对新生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