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时节,腊肉炖竹笋、油焖竹笋、清炒竹笋……在品尝这“春季限定”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春笋若食用不当可能变“春损”。近日,杭州两男子就因春笋进了医院。
两男子贪吃春笋后晕厥呕血
上周,杭州40多岁的王先生晚餐时吃了不少春笋和香椿。饭后,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紧接着眼前一黑,晕厥过去,家人赶紧将他送医治疗。无独有偶,另一位40多岁的钱先生也对春笋情有独钟。一天晚饭他吃了不少春笋,夜间出现呕血、便血症状。由于他有胃溃疡病史,家人迅速将他送至医院急诊。
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二人均为消化系统出血,但出血前都未感到明显胃痛。经过紧急治疗,他们的情况逐渐稳定。
事实上,每年这个季节都有不少人因吃春笋住进医院。2024年春天,宁波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就曾连续几天接诊了5例因食用春笋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还有人因此差点休克。
为何吃了春笋易消化道出血
医生介绍,春笋含有难溶性成分如草酸和鞣酸,以及丰富的粗纤维。这些成分不易消化,大量食用会刺激肠胃。
尤其对肠胃功能弱或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来说,过量食用春笋易损害胃黏膜,导致消化不良、胃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会造成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并发症。
此外,消化道出血也是春季的多发病,气候因素会导致胃的供血减少,上皮代谢减慢,消化道黏膜溃疡损伤难以修复,出血概率高。
这些人要少食慎食春笋
除了上述人群外,以下几类人也不宜多吃笋。
尿道结石病人:春笋中含有草酸,在人体内易与钙结合,影响钙的吸收,甚至引起结石。因此,尿道、肾、胆结石患者应少吃。
肝硬化者:尤其是食道静脉曲张者,最好不吃。因为春笋中的大量粗纤维很容易擦伤腹壁或消化道,引起患者大出血。
儿童和老人: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和锌的吸收。儿童食用春笋不仅会伤胃,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老年人消化能力弱,体质较差,胃肠道功能容易紊乱,也应尽量少吃春笋。
过敏体质者: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不宜多吃。春笋属于发物,是过敏体质者的禁忌。如果一吃就有反应,应马上停止;但如果吃了没有反应,可以适当吃一点。
吃春笋的最佳“姿势”
医生提醒,即便是没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吃春笋也要悠着点。
进行焯水处理:烹饪春笋前最好先用沸水焯煮7~10分钟,甚至更久。这样做不仅能去除春笋的涩味,使其口感更加爽脆,还能减少70 的草酸含量。
不空腹食用或与生冷食物混吃:不要空腹食用春笋,最好先吃几口饭或喝点汤,可有效降低春笋对胃黏膜的刺激;吃完春笋后,尽量不要立即食用生冷食物,以免诱发肠胃不适。
原来吃笋有那么多“讲究”,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熊猫每天吃那么多笋、竹子,不会胃出血?原来,大熊猫胃里有纤毛虫,而纤毛虫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醒
春菜大量上市
食用香椿、蕨菜也需谨慎
目前,香椿、蕨菜等春菜也在大量上市。
香椿:香椿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磷、铁等矿物质,是时令蔬菜中难得的珍品。但是,香椿与春笋一样属于发物,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胃肠道容易过敏的人也不宜吃。另外,香椿富含亚硝酸盐,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引发头晕、乏力等症状,食用前建议先用沸水焯烫,减少亚硝酸盐含量。
蕨菜: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是一种致癌物,长期大量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
春天,这些食物也要小心吃:
河蚌:这个季节的河蚌,水里还没有蚂蟥,河蚌也没产子,最是干净,肉头也最是肥厚。民间还有“春天喝碗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的说法。确实,这个季节人们习惯用咸肉、春笋烧河蚌,非常鲜美。但如果胃肠不好,千万不要多吃,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最好不吃。河蚌性寒,而且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胃胀、胃痛、腹泻等。
螺蛳肉:春天也是吃螺蛳的好季节。中医认为螺蛳肉味甘、性寒,可以清热、利水、明目,能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痔疮、肿毒等症。但是,螺蛳性大寒,不易消化,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属于虚寒体质的更不宜食用。
马兰头:春天里马兰头最为鲜嫩,很适宜食用,可以凉拌,也可以清炒。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痛疖疗疮、黄疸、水肿、痢疾、淋浊等症。但是,马兰头性凉,不适宜虚寒体质的人食用,比如胃寒怕冷、大便稀溏的人不能多吃。(据国家应急广播、《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