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记者来到成都东站。熙熙攘攘的人群、旅行箱轱辘与地面摩擦的声音,还有候车旅客与家乡亲人的一声声问候,让人深切感受到了春运一线的繁忙与温情。而在这一缕缕乡愁背后,一些小意外也偶有发生。
“医生您好,请问有烫伤药吗?”这天上午11时,旅客刘女士(化名)小跑着来到成都东站医疗保障点——刘女士在接热水时不慎被烫伤,茫然无措之时,在志愿者引导下,她意外了解到车站里还有医疗保障点。值班医生李吉林为刘女士查看了伤势并敷了药:“好在情况不严重,但接下来几天要注意保护伤处,少接触冷热刺激。”看完医生后,刘女士不再焦急:“没想到火车站里有医生,真的帮了我大忙!”
据了解,铁路成都车站预计2025年春运发送旅客1535.6万人次,将创历史新高。其中,成都东站预计发送旅客1017.9万人次。尽管车站只是大多数回乡旅客候车的临时驻足地,但这里的健康保障,为归心似箭的人们点亮了一盏特别的“平安灯”。
药械齐备,机制健全
小小医疗室有大用
值班医生李吉林是来自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主治医师,他向记者一一介绍了成都东站医疗保障点的各项配置和功能。
成都东站医疗保障点位于站点母婴候车区,配备有各类应急药物和担架床、血压计、血糖仪等。李吉林介绍:“医疗保障点有1名医生和1名护士常驻,以应对旅客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伤病。”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宋伟介绍,医疗保障点的值班医生经过了专门培训,能在现场处置大部分常见的意外伤病。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东虹院区距离成都东站不到2公里,遇到突发情况,医院急诊科能在几分钟内赶到现场。针对春运期间的医疗保障,医院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李吉林介绍,1月17日,一名中年女性旅客突发胸痛,他在为其检查时怀疑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应急转诊体系,旅客在就诊数分钟后就顺利被救护车转诊至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旅客们的健康保障不只局限于这个小小的医疗保障点,我们全院都随时准备为大家解决不同程度的意外伤病。”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运开启以来,成都东站医疗保障点应急处理的伤病以感冒、发热、腹泻腹痛和擦剐伤、扭伤等小伤病为主。事虽小,但也让寻求帮助的旅客们重拾了回家路上的好心情。旅客胡女士(化名)带着孙子准备从成都回老家湖北恩施,进站后突然感觉嗓子沙哑不适。她跟着志愿者来到医疗保障点,服用了一些润喉药物,休息片刻后感觉好了很多。胡女士说:“医生还给了我一点药,让我在火车上服用。虽然病还没完全好,但我心里暖暖的。”
保障处处皆有
健康平安是他们的愿望
据了解,除了医疗保障点为旅客提供应急医疗救助等健康保障,医疗保障点所在的重点候车区和母婴候车区也格外亮眼。这一处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的休息场所,暖色调的氛围与候车区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母婴哺乳室、盥洗室和儿童休闲区能随时为宝妈提供方便。
成都东站值班员苟雨薇介绍说,该站点长期重视过往旅客的身心健康保障工作。除了与医疗机构共建医疗点位,成都东站各入站口还配备了4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截至目前,东站已有80余名工作人员接受了专业的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培训,均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能随时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应急救护服务。”自AED在成都东站“上新”以来,已有多人在这里得到应急救助。
当记者离开成都东站时,已临近中午,正赶上李吉林和同事吃饭的时间。因为可能还有旅客前来,两人一边吃饭一边检查患者登记本和药柜,为随后的工作做准备。苟雨薇也和同事们在站台各处查看情况。谈到春节的愿望,李吉林和苟雨薇都说:“希望旅客们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回家。”
“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慢性病患者要备齐药物,希望光顾我们这儿的旅客再少一点,都能健康愉快地过个好年。”李吉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