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5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杀年猪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白桦

       这个时候,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人们都在为春节忙碌着。而在许多农村地区,仍保留着一种习俗,它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象征,那就是“杀年猪”。

       在过去,杀年猪是人们为了储备足够的食物度过寒冷的冬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了庆祝丰收、祈福新年的仪式。每年农历腊月,当第一缕寒意袭来时,农户们便开始忙碌起来,挑选出最肥壮的猪,准备迎接这场充满欢乐与祝福的盛会。

       

       对于农村来说,杀年猪不仅是一次生活物资上的储备,还是一年辛勤劳动的丰收成果,更是人们对美好未来和对土地自然恩赐的感恩表达。当天,他们都会邀请亲朋好友、邻里共同参与,共享丰盛的食物,诉说丰收的喜悦,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院子里早已热闹非凡。男人们早早起床,围在一起讨论着今天的分工;女人们则更忙了,她们系着刚买的花围裙穿梭在厨房与庭院之间,忙着打扫庭院,布置餐桌,清理小菜。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兴奋地跑来跑去,口中不停地喊道:“过年了,杀猪了,吃肉了。”

       院坝里,男人们搬来泥砖,架起大锅,女人们搬来柴火,将锅里的水烧得滚烫;猪也被男人赶出猪圈,等待屠夫的到来。杀年猪的屠夫也是有讲究的,必须经验丰富、动作娴熟,而且杀猪的整个过程既迅速又干净利落,寓意着主人来年会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没过多久,村里的屠夫肖师傅骑着他那辆老旧的自行车过来了,车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见屠夫来到,男人们急忙上前,四个人合力,一人抓住猪耳朵,两人拽住猪后腿,另一个人则在前面引路,缓慢而稳重地将猪移向早已准备好的架子。

       肖师傅拿着刀具慢慢来到架子旁,用手摸了摸猪的颈部,熟练地找准气管,干脆利落就是一刀。瞬间,鲜血如注,流入预先准备好的大盆中,这是制作血旺的关键材料。随后,男人们将猪抬起,放入热水中烫洗,去除身上的毛。热水的温度刚好合适,不至于过烫或过冷。男人们配合肖师傅不停翻动着猪身,确保每一处都被均匀地处理。

       烫洗刮毛完成后,男人们又合力将猪倒挂在两树之间,由肖师傅剖开猪腹取出内脏,然后根据不同的部位将猪肉切成适当的块状。接下来,便是清洗内脏等一系列烦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围坐在一起聊天,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笑声不断。这些工作虽然辛苦,但充满了乐趣,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才能换来一年的其乐融融。

       

       经过女人们的张罗,厨房里的香气穿过门缝飘了出来。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肴,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那盘色泽红亮、香味扑鼻的白切肉了。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无数心血,是整场杀猪宴的灵魂所在。

       除了白切肉,还有用猪血制成的酸辣血旺,寓意着酸酸甜甜、红红火火的生活;用猪肠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香肠,代表着吉祥如意;更有用猪骨熬制数小时而成的老火靓汤,营养丰富,滋润心田。每一口食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家人、友邻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的同时,也交流着过去一年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憧憬。笑声回荡在整个院落,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田。而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人来说,这份记忆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

       杀年猪,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展现了农村的火热纯朴,体现了人们重视亲情、友情的价值观。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很多传统习俗发生了变化,但像杀年猪这样的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