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患者离世后,家属给医护团队送来了多面锦旗
“这是医患10年真情的最好见证”

       近日,绵阳市安州区中医院里出现了温情一幕:73岁的柳婆婆离世后,她的家属竟送来了多面锦旗。这一举动的背后,是长达10年的医患携手抗病历程。

       柳婆婆自2014年被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后,生活便与“出血”“抢救”紧密交织。尤其是2021年起,她每年要住院5次,病情一次比一次危急。“每次都被医生从鬼门关前拉回来。”家属回忆道。

       面对柳婆婆的病情,安州区中医院脾胃病科(消化内科)不敢懈怠。每次柳婆婆因肝硬化导致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入院,科室都会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科学、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输血、止血、介入止血、套扎止血……一系列挽救生命的措施纷纷用上。科室每位医生都曾主管过柳婆婆,一次次接力,让她一次次化险为夷。

       在这10年时间里,通过家属和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柳婆婆的出血次数减少,生活质量相对稳定。但随着年龄增加,她的肝功能持续损伤,2024年12月6日,柳婆婆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这10年来,我们对科室医护团队无数次的抢救工作非常认可,双方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友谊。”柳婆婆的家属说,回顾这10年,柳婆婆被凶险的病魔缠身是不幸的,可命运似乎也在缝隙中洒下了微光,让她成为幸运之人:一次次及时且有效的救治,极大地提高了她的生活质量;家人始终如一地陪伴在旁,给予她无尽的关怀与支持;而医护团队的专业、耐心、爱心,以及对患者和家属的尊重与同理心,更是为柳婆婆抗击病魔增添了巨大的信心。

     “患者和家属放心托付生命,我们必定全力救治。”安州区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徐发勇表示,在柳婆婆生命的最后时光,医护团队不仅是治疗者,更是一路相伴的温暖家人,这多面锦旗,是家属的深情致谢,也是这段医患真情的最好见证。 (黄婷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