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5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爱与守护
——四川医疗力量驰援灾区

       1月7日9时0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根据统一部署,四川先后集结多支医疗力量,赶赴灾区全力救治受伤人员,为他们点亮希望之光。


       华西医院

       专家组连夜开展医疗救治

       1月8日,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获悉,该院专家组一行6人于7日晚抵达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是收治地震危重伤员最多的医院,重症伤员较多,多为骨创伤、胸外科创伤、神经外科创伤。当晚9时45分,作为最先抵达西藏的外省紧急医学救援专家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组一行6人与华西医院前期派驻西藏拉萨的2名专家联合开展伤员医疗救治指导工作。截至1月8日凌晨2时,专家组已对医院收治的45名伤员逐一进行查看,并给出了下一步治疗建议。


       华西第二医院西藏医院

       4名妇儿科医生紧急驰援

       1月9日9时30分,按照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小组部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藏医院(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抗震救灾团队启程赶赴日喀则市定日县灾区,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团队成员包括该院妇产科吕斌、次仁达娃,小儿外科蔡龙,新生儿科白马色珍4名医生,以及2名随队司机。此次抗震救灾团队(第一批)重点是对灾区孕产妇和儿童危重症进行评估、救治和转诊管理。同时,医院正全力组建第二批、第三批抗震救灾团队,随时待命出发。


       四川省骨科医院

       中西医结合救治伤员

       1月8日上午,国家(四川)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四川省骨科医院副院长张挥武作为中医骨伤专家,抵达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随即联合当地医院团队对危重地震伤员进行评估和救治。

       张挥武对多位肋骨骨折、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四肢创伤患者,在询问病史,仔细查体、阅片后,提出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建议,并强调早期康复的重要性。“日喀则市平均海拔约4000米,我们前来驰援的医疗工作者中,部分人也出现了高原反应,但总体能克服适应。目前院内的医疗救治工作正有序开展,大部分患者、家属情绪稳定。”张挥武说。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4名医护人员凌晨出发

       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统一部署,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接到四川省红十字会紧急通知后,迅速行动组派医疗队,于1月8日凌晨1点赶赴日喀则市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医疗队由该院骨外科方淼、李丹丹以及康复医学科李登耀、刘罗冀4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会同四川省红十字会派出的赈济救援队、山地救援队、心理救援队等三支救援队,共同前往灾区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成都市

       爱心血液“飞抵”灾区

       1月8日22时30分,接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西藏地震灾区需要B型血小板20个单位用于地震伤员的救治。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紧急启动血液应急调派机制,调度市血液中心连夜准备。

       1月9日4时许,成都援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的血小板完成装箱,从成都血液中心出发。该中心副主任康建勋随送血车赶往机场。

       1月9日6时40分,康建勋搭乘最早一趟航班,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飞往日喀则和平机场,并于9时到达。到达后,康建勋迅速前往日喀则市中心血站进行交接。

       康建勋告诉记者,我国早已建立全国血液联动保障机制,成都市血液中心在做好本地血液库存管理,确保满足本地血液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血液联动保障作用,迅速协调热血驰援。“下一步,中心将按照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委的统筹,充分发挥区域血液联动保障作用,全力以赴做好血液保障。”康建勋说。(本版采写 黄欣 张笑菲 记者 冯若冰 侯文瑾 白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