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5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雍伟:
我为什么要把科普进行到底
宁雪 本报记者 伍方莉

       ●在他看来,面对癌症,最大的阻碍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直恐惧却不采取行动。

       ●他一边从事着繁忙的临床工作,一边仍坚持做好健康科普。

       ●他执着于科普什么是乳腺病变、什么是甲状腺病变,直到菜市场卖菜的大妈也频频点头说“我真的听懂了”,他才松了口气。

       ●他很擅长“打比方”,他认为没有知识点是打一个比方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用两个。

     “这个婆婆跟之前我遇到的那位大学教授情况几乎一模一样,很令人惋惜。”2024年12月底,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的健康咨询现场,雍伟低声向张婆婆的家人交代,“明天就去医院挂号、开药,告诉她这只是发炎,开的是消炎药,吃吃就好了。”这是在张婆婆拒绝所有检查和治疗的情况下,最后的办法了。

       雍伟是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肿瘤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从医至今,已做过近万例甲状腺乳腺手术。健康科普事业,他已经坚持了很多年。这次到攀枝花,参加第3953~3955期“与美丽同行 全国乳腺健康科普巡讲”活动。

       1

       70多岁的张婆婆在2020年底做胆囊手术时发现血检异常,心中疑惑的医生建议她彻底检查,最后确诊她为乳腺癌(Ⅰ期)。

       担心她接受不了,家人没有告诉她实情,开始劝说她在胆囊手术恢复后开始治疗“乳房发炎”。

婆婆坚决拒绝了,她觉得自己肯定没事。

       这几年里,没有人知道婆婆到底是怎么忍过来的,因为她从不在家人面前吐露病情。直到某一天大女儿帮她洗澡,才发现母亲前胸已明显变形。追问之下,母亲才说胸前溃破疼痛已久。

       儿女们强烈要求送母亲去医院。婆婆以沉默对抗,无论儿女怎么劝她也不去。她让女儿买了膏药,贴了一阵子之后觉得“好了,没事了”。

       在咨询现场旁边的诊室里,雍伟只看了一眼,以他数十年的经验,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婆婆满眼期待地望着他,“医生,你看我是不是没问题嘛?”“不,有问题,要治疗哈。”雍伟没有顺着她的话往下说。

       2

       把张婆婆送进彩超室后,雍伟把婆婆家人叫到一边。家人们无奈地诉说着婆婆如何固执己见。雍伟建议,这次家人们不如沉默,让他这个医生面对面再试一次。

       彩超结果印证了雍伟的判断,婆婆已是乳腺癌晚期。这场艰难的劝说是在服务中心院子里进行的,面对这位医生肯定的语气、和善的笑容,这一次,张婆婆终于答应第二天就去医院“开点消炎药吃起来”。

       前一天在镇上做健康咨询的时候,雍伟团队遇到一位60多岁的李婆婆,她5年前做过乳腺癌手术,这次检查时发现复发了。这5年当中,婆婆没有做过任何巩固治疗,也没有按时复查。

       雍伟告诉她,赶紧跟儿子商量下,迅速去医院确诊,再进行下一步治疗。婆婆却犹豫了,“年纪大了,不如就这样算了。”

       雍伟问,你才63岁,怎么就算了。“面对癌症,我们最大的阻碍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直恐惧却不采取行动。”

       还有一个病例也让他印象深刻。70多岁的王婆婆退休前是一位大学教授,思维敏捷,好学好问。她特别热爱网购,是小区第一网购达人。

       两年前她查出乳腺癌,跑了多家医院,并找到雍伟这里。她得到的答案和前几家医院一样:立即住院治疗。

       如同前几次一样,婆婆没有一刻犹豫,头也不回地走出诊室,杳无音信。忽然有一天,她又来了。这次她告诉雍伟,自己买了一本医书,已经开始自学医术,并自己配了中药,每天吃着。

       雍伟一问,她买的是呼吸科医生写的书,而她的病是乳腺肿瘤。

       这一次,她还是在雍伟苦苦劝说声中头也不回地离开诊室,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在这过程中,她也给雍伟打来几次电话,每次都差不多半个小时。她沉浸在自己的讲述当中,并没有给雍伟插话的机会。

       第三次见到她,是在医院急诊。这一次,她终于被收入肿瘤科,仅仅住了一个晚上,甚至没来得及给她做任何治疗,她又从病房“逃”走了。

       此后,她再也没有联系过雍伟。

       3

       雍伟觉得,正是因为仍然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一边从事繁忙的临床工作,一边坚持健康科普便显得格外重要。他让科室开设公众号,接受媒体采访,出席各种科普学术会议。每次给人科普,他都是用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语言跟对面的人讲述什么是乳腺病变、什么是甲状腺病变,直到菜市场卖菜的大妈也频频点头说“我真的听懂了”,他才松了口气。

       他很擅长“打比方”,他认为没有知识点是打一个比方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用两个。他用长斑的芒果、发黑的柚子做比喻,带着科室里的年轻人,喋喋不休地利用各种场合科普。

       到底自己缺不缺碘,人们大多是凭感觉判断。于是,他推动医院于近期开设了碘检测项目。居民缺不缺碘,几十块钱就能查个明白,而不是自己在家买了加碘盐“埋头苦吃”。

       雍伟的微信朋友有一个是来自遥远的加拿大,他一边分享院子里的茫茫白雪,一边问雍伟自己口腔里有点不舒服怎么办。由于在当地预约医生特别困难,这家人但凡有个头疼脑热的情况便在网上问雍伟,雍伟则耐心解答,或者把他的情况拿去咨询其他科室的同事,给出有用的建议。

       科普也好,咨询也好,雍伟觉得,医者的初衷总是希望他对面的这个人可以从疾病的压力中得到缓解,“你付出的是你的耐心和时间,他却能得到理解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