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安市实施系列举措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
“码”上签约家医 健康服务更贴心

       近年来,广安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推进“两个强化、两个创新、一个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从有到优,医患距离拉得更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由治病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同时,广安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再上新台阶。

       强化队伍,推进全方位签约服务

       广安市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鼓励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优化家庭医生队伍的结构层次,推动以“全科+专科+公卫+护理+乡村医生”的模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目前,全市12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283个,其中全科医师860人;专科医师983人,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259人。

       随着广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全面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需求突出。当前,广安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提供基础服务包、残疾人服务包、个性化服务包。基础服务包主要为签约居民提供国家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服务包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菜单”,由群众自主选择,自愿签约。2024年,广安区在浓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增值签约服务包试点工作,根据居民健康管理需求推出1+6家庭医生服务包,居民自付200~1000元不等,享受家庭医生团队分类健康管理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共有132名居民签约增值服务包。各地通过统筹各级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由基层医疗机构为经济困难家庭有康复需求的7岁以上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等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2024年,全市共为7045名残疾人提供了家医签约增值服务,补贴标准为50元~500元/人·年不等。

       优化服务,便捷就医启新程

       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优势,广安市主动适应医疗卫生服务智能化、网络化等现代化趋势要求。各地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体化信息平台及引进“两只蜗牛”“卫健E通”“智慧公卫助手”等智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软件,让基层服务机构能够轻装上阵,为广大群众开展“电子化”签约、健康体检、随访、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纸质服务模式转变为电子化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服务效率。

       调研发现,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信息数据不能及时传送至群众手中,是制约基层医疗机构与老百姓建立有效信任关系和增强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依从性的关键因素。为此,广安各县(市、区)以“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两只蜗牛”“智慧公卫助手”、医共体信息平台等居民端渠道,实现与“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省云平台”互联互通,以居民身份证号为识别码,稳妥有序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实现信息共享。居民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健康档案、体检随访、就诊记录等信息,及时掌握健康状态,通过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项目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

       宣传推广,助推签约走实走深

       为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推广,提升辖区居民签约服务知晓率,今年以来,广安市策划并开展系列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积极开展2024年“科学控体重,健康长相伴”第14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LED屏展示、海报张贴、宣传手册发放、现场义诊等开展线下宣传……营造家喻户晓的宣传氛围,为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舆论基础。

       广安市通过系列举措,有效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覆盖面,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全人群签约率达60.42 ,十类重点人群签约率82.48 ;全市使用信息化软件开展家医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有102家,占比81.6 ;累计开放档案约201.36万份,查询17.45万人次;全市共通过新媒体推送健康教育知识和信息共计16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张贴宣传海报4.5万余张,开展入户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服务8万余人次。 (秦迎春 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