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12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达州”
——专访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罗宾
□本报记者 冯若冰

       四川省卫生健康大会提出“以更高标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健康四川”,达州市积极响应、奋发有为,全力向新时代卫生健康强市迈进。近日,本报记者专访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罗宾,深入了解该市落实大会目标任务的战略规划和实践成果。

       立足实际,着力塑造发展优势

       近年来,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对标“一区一枢纽一中心”战略定位,锚定建成“立足川东北、辐射大秦巴”的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奋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

       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程中,达州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首先是高位谋划,力推达州卫生健康事业跻身全省前列。数据显示,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从2020年的56.46亿元递增至2023年的69.42亿元,年均增速达7.13 。同时,全市公立医院新院区建设如火如荼,近三年总投入达150亿元,超过历史投入的总和。

       优质政策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达州成为全省首批“委市共建”先行市,省卫生健康委量身定制“一市一策”支持方案,助力达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2023年,达州卫生健康工作综合绩效考核获得一等次,委市共建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实现良好开局。此外,达州市出台市级公立医院发展和人才支撑“两个十条”政策,推行急需紧缺人才“一人一策”引进及“编制+员额”等试点工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区域联动也为达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添翼。达州携手浙大二院与市中心医院共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借助四川省人民医院力量,建成并运营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紧密型医联体的全省典范。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万达开、南充—达州卫生健康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立万达开区域120急诊急救、血液保障、执法监督“共享圈”,其经验做法入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争先创优,不断筑牢发展支撑

       达州以争创“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万达开医疗服务高地和健康产业发展高地”为动力,始终坚守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健康为民的普惠性,砥砺前行,争创一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提升龙头医院竞争力成为关键一环。达州在全省率先召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动“3+7”龙头医院(市级3家医院+7个区(县)人民医院)三年攻坚行动,市中心医院成功建成四川省重症区域医疗中心。近三年间,全市三级医院总数从6家攀升至12家,三甲医院从2家增加至5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支撑力。达州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全市卫生硕博人才总量突破1200名,三年翻了两番,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进行视频展播。

       专科建设是提升医院影响力的重要路径。达州坚持“名科兴名院”理念,实施“揭榜挂帅”行动,全力争创国、省重点专科。三年来,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DRG排位全省前10专科跃升至13个,位于全省市州前6位。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多元革新,驱动服务进阶提质

       达州市坚持“三医”协同发展与治理,深入推进医改工作,成功获批全省首批综合医改国家试点市和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12月5日,市委书记组织召开达州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动员部署会,吹响了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冲锋号。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达州积极探索分级诊疗、药械集采新机制,统筹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薪酬分配等改革。积极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疾控体系改革稳步推进。达州坚持“医防融合”,市、县同步成立疾控局,宣汉县建成国家级慢病防治示范区,52家数字化接种门诊投入使用,法定传染病发病率连续15年全省最低。在推进疾控监督员试点和全覆盖内部审计工作中,卫生监督双随机抽查、医疗废物在线接入和医疗“三监管”考核均位居全省前列,为公共卫生安全筑牢防线。

       便民服务改革让就医体验显著改善。达州推出“床旁出入院”“全院一张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改革,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建成“数字健康平台”,智慧医院数量激增至16家,增速居全省第二。在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方面,达州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0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1个;率先出台支持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八条措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微改革荣获“全市十佳改革民生实事”,让群众的健康福祉更有“温度”、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