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初入临床的住院医师们往往很困惑:如果强调临床循证依据和指南共识推荐的力度,虽能促使患者爽快地接受标准治疗,但当副反应发生时,那些痛苦和不理解可能会打击医患双方的积极性;若谨小慎微地强调副反应,当患者因为惧怕副反应而放弃治疗时,自己又不免感到遗憾。
很高兴张志慧医生做了很成功的尝试——从人的全方位多角色去理解患者,理解她除了是一名患者,还是一位依恋丈夫的妻子,一位舐犊情深的母亲。走进患者的内心,便更能设身处地地知道他们的需求。
治疗可能带来什么、会发生什么、发生了会怎么样、发生多久、发生了有没有办法,这是患者关心的问题。用客观数据和有温度的话语去回答这些问题,能让患者心中涌起的每一份希望都有“脚踏实地”之感,让患者听到的每一个消息都饱含着共情。这让患者和医生都明白,每一次承担风险时,他们都在一起,同甘共苦度风雨。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