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10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实施“精专科、强综合”战略
除了拦截传染病 还要建设胸科医院

       传染病,无论是流行性感冒还是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都让人本能地产生抗拒。但在看不见的病菌、病毒面前,需要公共卫生机构帮助我们构筑一道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就是这样一道护卫成都乃至四川的防火墙。2024年4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三期工程投入使用,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几个月后,又传来新消息:为满足老百姓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提升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该院正在转型发展,实施“精专科、强综合”战略,积极筹备建设一所全新的胸科医院院区,让疑难危重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发展

       建立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上

       在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传染病如今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治疗和预防,需要感谢一位叫陈志潜的人。出生于成都华阳的陈志潜是公共卫生学家,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他为我国的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社区保健和公共卫生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0年,他创办了四川省立传染病医院,这所医院在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更名,从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到如今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从名称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它不单是一家医疗机构,更是一家承担传染病医防融合职能职责的公共卫生机构。”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党委副书记、院长扎西说。

       在最近的20余年里,我们经历过几次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甲流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等。在每一次事件发生后,都是公卫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冲到第一线,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疾控、妇幼、社区等紧密配合,救治患者、筛查疑似病例、建立防线、切断传染源,让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保障。

       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工作的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也同样明白自己所面对的风险。每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他们都毫无畏惧地写下请战书并庄重地按下鲜红手印,义无反顾地冲到一线,以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防御传染病的铜墙铁壁。

       正是有这样一批敢打仗、能打仗且能打胜仗的勇士,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不断成长壮大,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全省唯一一所大型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

       体系

       为人民织起一张健康保护网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发挥着救治兜底的巨大作用,但这仅仅是他们付出的一部分。众所周知,结核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大众健康安全,如何让人民群众得到保护?医防融合是最必要的防控手段。

       为此,在大众最为担心的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中,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除了向患者提供先进的治疗,还牵头建立了强大的防控体系,织就了一张密实的防控网络。

       四川省和成都市的艾滋病治疗管理办公室均设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他们组建了专门的队伍,定期前往省内各个市州,帮助他们建成自己的艾滋病治疗管理办公室,指导他们开展艾滋病防控,将防控触角覆盖到每个镇、村。与此同时,省、市的艾滋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也设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该中心采用专家联动方式,深入到各地的定点医疗机构,为他们提供临床诊疗和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帮助。

       肺结核是危害巨大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何让其得到更好的防控?从2004年起,成都市先行先试,率先建立“防治结合”的成都模式,并取得了成熟的经验。成都市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和工作质量不断得到强化,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所谓的“防治结合”,就是疾控中心、定点医院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防治模式,即疾控制定规划、人员培训、数据收集,定点医疗机构做好病人的诊疗,而社区则负责病人的健康教育、追踪随访,避免他们中断治疗或不遵医嘱导致治疗受影响。扎西说,这种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模式让结核病患者自始至终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管理,由此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在“十三五”期间,结核病防治的成都模式被国家引用,在全国得到推广。

       肝炎的防治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成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大传染病防治的“三驾马车”。截至目前,该院是四川省最早使用人工肝的医院,而且是治疗人数最多、技术实力领先的医院。

       变化

       让患者就医体验不断提升

       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发展历程上,值得书写的除了对传染病严密防控构架的建设和治疗水平的大幅提升,不能忽略的还有两大板块:医疗环境的改善和外科系的强势崛起。“外科发展也反映了治疗水平的提升。在过去,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除了要应对本身的疾病,他们也可能像普通人一样患上需要外科手术来治疗的疾病。然而,由于缺乏专门针对传染病患者的外科治疗,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合适手术的医疗机构。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观,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能够为这些患者提供各类高质量的手术治疗。”

       扎西介绍,在2000年中期以前,那些肺部遭遇结核杆菌严重侵蚀的患者,传染病合并肺癌、食管癌等患者,还有艾滋病合并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有点经济基础的就辗转国内各地寻求治疗,条件差的只能等待命运的判决。从2006年起,医院不断派出人员去进修学习,把技术带回来,专门针对传染病患者群体的外科就此崛起,涌现出胸外科专家蒋良双、姚晓军,普外科专家魏国,骨科专家蒲育、何敏,以及内镜专家范合璋等一大批优秀的专家。他们不光在院内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还常常到省内以及西南各省的医院指导、参与很多高难度的手术。因为外科的崛起,加上ICU(重症监护室)水平的日益精进,全国各地大批患者慕名前来寻求治疗。

       成都市委、市政府对传染病防控事业的重视加上医院的不断努力提升,让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技术水平发生着巨大变化,医疗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2024年4月,三期工程的投用,预示着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正式成为一所现代化医院。在这里,科学的专科布局让患者得到更便捷的多学科诊疗和手术;在这里,专业的区域划分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从而充分保护各类人群的健康;在这里,智慧化服务的完善让患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舒心和便捷;在这里,流程的优化设置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一切手续、检查和治疗都可实现一站式解决……新流程、新布局和新设备让患者拥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未来

       打造一所全新的胸科医院

       扎西说,国家对传染病事业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传染病进行防控治疗,“传染病患者应该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他说,在医院已达到一个较高发展水平的背景下,该院正在积极筹备,拟建立一所全新的胸科医院,面对的将是广大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而不仅仅是传染病患者。

       建立胸科医院的基础,是因为该院有强大的心胸外科班底。心胸外科专家蒋良双、姚晓军如今是省内乃至国内的知名专家,他们常常救治的是解剖难度极大的肺损毁患者。常年的历练让他们练就了起死回生的本领,别人能做的手术他们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手术他们也能做。

       但扎西说,要建立胸科医院,心胸外科的强大实力仅仅是基础之一,“我们会整合相关专业协同发展,引进一批专家,完善一整套健康保障支持,让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救治。”(邓晓洪 李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