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3版(2024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医疗水平跨越式提升 健康美好生活从愿景走向现实
文/周帆

      “十四五”期间,凉山州卫生健康系统将人民健康置于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医疗资源供给的跨越式增长和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全州530万各族人民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正稳步从愿景走向现实。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疾病防控能力稳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凉山州加强防治结合,持续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功建成投用州(市)一期及8个艾防工作重点县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累计投入资金8266.06万元,用于提升疾控机构实验室等能力,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同时,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工程,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卫生,多个县成功创建为健康促进县。目前,全州拥有三级医院12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家,三级乙等医院8家,各县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均达到相应等级。

       在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方面,凉山州加强预防接种管理,提高免疫规划服务水平,并持续开展肿瘤随访等重点工作,多个县市成功创建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筑牢基层卫生网底

       医共体发展持续推进

       为使农村群众能够方便看病、有医生看病,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够就近获得及时治疗,凉山州不断优化调整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努力实现建制乡镇卫生院和分院在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相对错位发展,有效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目前,全州共设置了285个建制乡镇卫生院、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30个村卫生室,实现了乡村医疗机构全覆盖,并成功做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人员资质的“空白点”动态清零。

       全州有序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累计有11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通过省级复核验收;加强村卫生室示范建设及设施设备条件改善;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州累计有2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其中9个机构达到推荐标准,52个机构达到合格标准,占全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88.31 ;西昌市、会理市共2个机构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特色科室,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基本满足了群众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就近诊疗需求。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西昌市和德昌县作为试点县,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方向并实施个性化管理,努力实现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的同向提升和错位发展。同时,凉山州还推动了其余15个县(市)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2023年底,累计10个县(市)达到国家紧密型评判标准。

       优化对口支援与东西部协作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依托四川省卫健委统筹选派的1076名省内医疗卫生专家,凉山州在各类医疗机构中全面开展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工作,通过“传”“帮”“带”三位一体的帮扶措施,帮扶团队开展示教6.07万次、培训讲课2万次、手术3.81万台次、教学查房1.6万次,成功推广医疗技术2289项。

       宁波来凉山帮扶的卫生骨干人才也充分利用自身技能优势,在驻点医院开展高新医疗技术和项目,填补了多项技术项目空白。在他们的帮助下,11个县人民医院新建了17个临床专科,推广了100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了1.5万台次各类手术,并进行了4000余次远程诊疗和远程影像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1个县的帮扶专家与当地医生结成168对“师徒”,指导实施了1800余台次复杂手术,极大提升了全州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强化信息赋能

       卫生健康系统智慧升级

       近年来,凉山州建设以政务云为主体的高效集约卫生健康云,实现州级区域系统全覆盖接入政务云。以“影像云”资源先期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医疗机构业务云和云备份建设,基本建成满足影像跨机构调阅的“影像云”。整合完善包含电子健康卡个人主索引的公共基础服务,推广职业主体身份认证、标准知识库共享、健康档案共享调阅等应用场景基础服务。建立管、运分离的可持续运行机制,推动卫生健康行业跨层级、跨区域业务应用通过“5G+医疗健康”专网运行。截至目前,全州498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专网、接入率达96 ,区域远程医学影像平台和远程诊疗平台接入全省专网远程应用体系,实现卫生健康系统视频会议“一张网”运行,检查结果专网共享调阅,全州35家医疗机构81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此外,建立区域协同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实施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覆盖建设智慧医院行动,建成星级智慧医院4家、互联网医院3家,有序推进“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凉山分院”建设,推广使用电子健康卡,截至目前,全州注册发放电子健康卡234.2万张,使用电子健康卡挂号338.5万人次,诊疗2535.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