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华宇)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到2030年,我省将建成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城乡融合、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现代化疾控体系,健全集中统一高效的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形成体制健全、机制顺畅、权责清晰、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工作局面。《实施意见》共提出21项任务。
推动疾控卫监整合
医院将设疾控监督员
《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将支持省疾控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合理布局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
《实施意见》要求强化医疗机构疾控职能,公立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科等直接从事疾控工作的科室,疾控机构积极参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疾控监督员。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深度协作,探索开具医疗处方、运动处方、公共卫生处方,坚持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健康管理师协同服务,落实重点人群红、黄、绿三级管理,强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推动乡镇(街道)一级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实施意见》明确,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建立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片区责任制,将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
提升“八项能力”
让疾控更专业更及时
《实施意见》强调,提升疾控专业能力,包括监测预警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传染病防治能力、慢性病防治能力、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干预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健康宣传教育能力。明确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行动,完善多部门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提升市、县疾控机构的病原快速识别能力。同时,建设区域中心实验室和传染病应急演训基地,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根据《实施意见》,我省将健全流调溯源“公安、公卫、工信”三公(工)协同机制,提升流调溯源能力,并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和区域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将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
在慢性病防治方面,提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综合防治工程,重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同时,实施学校卫生监测干预行动,加强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干预。
推动人才建设
支持高校共建公卫学院
《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推动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和卫生健康英才计划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同时,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并与疾控机构合作建立培养基地。
《实施意见》还强调了对医疗卫生人才的“组团式”帮扶,包括欠发达县域的托底性帮扶、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专科医师进家庭医生团队、医护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以及健康知识普及等“八项重点帮扶”。
《实施意见》明确重新组建的疾控机构将设立必要的卫生监督业务科室,并配强卫生监督协管人员,以巩固卫生监督的基础。四川省将组建疾控专家委员会,并在省、市两级疾控机构设置首席专家和首席卫生监督员。同时,鼓励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联合培养人才,并探索实施人员“双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