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这一古老的疾病名称,最早由东汉名医张仲景提出。历经千年,该病至今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大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从古至今,中医在防治中风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强调“未病先防”。 所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本文将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为普通群众普及防治中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医防治中风的核心理念
中风,顾名思义,发病突然,如同自然界中的风暴一般猛烈。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与人体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外感风邪等多种因素有关。《黄帝内经》有云:“风者,善行而数变”,形象地描述了中风起病急骤、变化多端的特点。现代医学则将中风归因为脑血管病变,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前者多因血管堵塞导致,后者则因血管破裂引起。
中医在防治中风方面,强调“治未病”的思想,即通过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以平衡阴阳,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即《黄帝内经》所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具体来说,中医防治中风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养、运动锻炼、调畅情志、针灸按摩及中药调理等方面。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合理地饮食是预防中风的关键。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食肥甘厚味,以免损伤脾胃,水湿运化失常,痰湿内生,瘀阻经络。日常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及深海鱼类,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同时,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充养皮毛肌理,增强脏腑功能,预防中风的发生。中医推荐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轻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气血逆乱。运动时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因此更应重视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预防中风。
调畅情志
情志失调是中风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嗔痴念贪,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各种情绪没有节制的肆意泛滥,则会打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变生各种疾病。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过度的情绪波动会损伤脏腑功能,导致气血失调。因此,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喜怒哀乐,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针灸按摩
针灸和按摩是中医预防中风的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脏腑功能。例如,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可以调理人体气机,预防中风的发生。温灸足三里也是古人常用的预防中风的方法,特别是在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进行,效果更佳。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按摩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药调理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中医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这些方剂通常具有活血化瘀、平肝潜阳、健脾除湿等功效,通过辨证使用中草药,可以改善脏腑功能,预防中风的发生。然而,中药的服用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购药服用。
结合现代医学的综合预防措施
中医在防治中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现代医学同样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预防措施。两者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预防中风的发生。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是预防中风的关键。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其在正常范围内。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建议中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已有中风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
戒除不良习惯
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会增加中风发生的风险。因此,应戒除这些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
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是预防中风的基础措施。忌暴饮暴食,应保持清淡饮食,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和咸味食物。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慢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中风的发生。
中风病可防可治,其中90 以上的病例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中医“未病先防”理念与现代医学的综合预防措施相结合,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脑血管。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防治中风,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新兴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