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09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送医上门 让群众就近享受服务

       健康服务是否优质便捷,关乎每个人的福祉。为了解决偏远山区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让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就近享受到健康服务,在四川,各地进一步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更有“医”靠。

       宝兴县  车载流动医院开进山区

       本报讯 在宝兴县,总会看见一辆辆“救护车”无论春夏秋冬都穿梭在陡峭崎岖的山间小路上,入村、入组、入户为老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它,就是宝兴县创新实施的可看病、可检查、可开药、可医保报账的“车载流动医院”。

     “阿伯,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头晕?高血压药吃完了没?”近日,搭载着公卫团队的五龙乡卫生院“车载流动医院”如约开进了五龙乡团结村,出诊医生一如往常地为慢病患者逐一测量血压、血糖,询问病情,开出慢病药物,进行健康指导,并通过车载电脑在基本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上更新患者随访信息。

     “车载流动医院”将诊疗服务与公卫服务相结合,根据各村地理位置、人口因素等不同情况,灵活采取集中定点和流动医疗服务,做到“即停即诊疗”。针对一些离公路较远的村民,医生会步行上门服务,力求做到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个电话,(车载流动医院)就开过来了,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68岁的岳玉伦激动地说道。家住团结村7组的岳玉伦是一名五保户,与93岁母亲张友珍相依为命,两人均为高血压患者。岳玉伦还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腿部神经压迫行动不便,且家离卫生院十余公里,每次到医院看一次病光是往返时间就是大半天。五龙乡卫生院早已把这两位“空巢老人”作为重点管理对象,每月按时上门进行慢病随访。老人如果身体有其他不舒服,也会及时与家庭医生沟通,告知相关情况,家庭医生团队则会提前准备相关药物,在上门诊疗后开具。通过规范管理和定期随访,两位老人血压都控制得很平稳。每当“车载流动医院”开进岳玉伦家中时,老人都会激动地说:“医院就是我的亲人!”

       为有效解决偏远山区群众的“看病远、看病难、报账难”问题,2018年,宝兴县自主创新实施“车载流动医院”,安排资金123万元,对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的救护车进行改装,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等,并接入中联诊疗系统、四川省医保局开发的银海报账系统,实现了现场诊疗、取药、报账“一站式”服务。 (叶春媚)


       射洪市  “健康敲门”服务失能老人

       本报讯 “王大爷,您的血压、血糖最近都控制得比较好,饮食上要继续保持。”一大早,射洪市太和街道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建家庭医生团队便来到辖区内东方家园小区,为王大爷进行健康体检。

       王大爷,今年78岁,10年前因“中风”被纳入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名单;随着年龄增长,下肢活动受限情况加重,去年他被纳入失能老年人管理。

       为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健康支持,射洪市太和街道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健康敲门”行动要求,结合服务对象实际情况,为失能老人提供了包含健康检查、康复护理指导、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指导、心理支持等免费健康服务的综合方案。其中,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医共体建设通道,组建了“社区+专家(射洪市中医院)”的分级家庭医生诊疗团队。最大限度为失能老人提供健康档案信息全、小病处置不出门、大病救治有专家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文建说,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综合全面的医疗服务模式,失能老人的就医服务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通过定期开展上门健康服务,帮助失能老人提升自我健康理念,也提高了全家人的健康素养水平,养成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李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