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后一公里”的健康守护人,扎根于“绿遍山原白满川”的山乡,奔走于乡间野岭、田埂山涧,用青葱岁月见证家乡的变化,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山川与溪流,用岁月守护乡亲们的健康。他,是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卫生院全科住院部主任黄顺富。
嘴里是乡言俚语
在乡亲的盼望中坚定梦想
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黄顺富,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福洪镇(原福洪乡),那些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处境和“缺医少药”的现实状况让乡亲们时常感叹:“我们啥时候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医生,不用担心他因为条件艰苦而离开。”那个时候,黄顺富便问自己:“我可以为乡亲们做点什么?”思考后,一个从医梦坚定地刻进了他的心里。
90年代,卫生保健专业毕业的黄顺富在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后选择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福洪镇,从团结村卫生室开始了他的从医之路,习惯说客家话的福洪村民也有了他们自己的“本土医生”。那个时候,村民们常说:“现在‘小黄’回来了,我们终于不用担心这里没有医生了。”而乡村医生“小黄”,也在村卫生室一干就是18年。
脚下是田间地头
在山水奔波中书写担当
回忆起18年的乡村医生路,黄顺富说:“最艰辛的就是夜间出诊,没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走遍了家乡的每条小路。”18年间,“半夜来叫半夜起,五更来叫五更去”是他的家常便饭,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下雨还是下雪,乡亲们一喊随叫随到。有时一晚上能出诊好几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除夕,也没有清闲过,更谈不上平时。为预防血吸虫病和小儿麻痹症,除了日常的医疗服务,黄顺富还主动承担起团结村查螺灭螺、发放“糖丸”的工作。可以说他从20岁到38岁的这段岁月,都是从田间地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来的。
2005年,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黄顺富从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修毕业,并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证。2008年,聘任至辖区公立卫生院工作。
心中是父老乡亲
在勤勉不懈中践行初心
从执业助理医师到执业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在福洪镇卫生院工作的16年里,黄顺富将全科医生的职责发挥到了极致,谁家有个头疼脑热,最先想到的就是黄顺富,他的电话也长期成了村民们的“健康热线”。由于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很多村落未通公交,村民大多依靠步行,看病需要花费比城里更多的时间,所以一直以来,黄顺富都坚持提前到诊室,延时离开医院,就是希望病人随时来,他都在。
从“小黄”到“黄叔叔”再到“黄爷爷”,已经54岁的黄顺富,依然勤耕不辍地守护着辖区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很多家庭从父辈便开始找他看病,到儿子辈、再到孙子辈依旧只认定黄顺富,他俨然已是村民们默认的“家庭医生”。全年门诊量2万余人次是辖区村民对他最大的肯定。
下班后,继续上门随访、送医送药是他的常态。家住字库社区88岁的吴大爷,和妻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黄顺富数年如一日,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吴大爷说:“黄医生帮助了许多像我们一样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对于我们来说,他不像是医生更像是家人。”
三十载,从乡村医生到全科医生,脚下沾着泥土芬芳,心中装着父老乡亲,用担当守护百姓健康,用坚守诠释医者初心。一腔热忱、一袭白衣、一份使命、一生守护,从青春年少到年逾半百,黄顺富一直用妙手和仁心回报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马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