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08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同学,今天你赶作业了吗?
□钱志亮

     “你家孩子还剩多少作业?”眼瞅着,一年一度的开学补作业大戏又要上演。在全国各地的孩子们身上,我们将要再次见证什么叫“中国速度”。一支笔、一个夜晚、一个奇迹。孩子的作业为啥就非要等到最后一天?为啥就不能提前点呢?怎么才能推他快跑几步呢?

       一个磨蹭的小孩,有可能是“天生的”,有的孩子本身的生长节奏比较慢,天生“慢半拍”;有的孩子是因为年龄小,对时间的认识不足,主观时间没有与客观时间相统一;抑或是因为性别差异,男孩可能比女孩自制力更差一些……

       也就是说,孩子的磨蹭,并不完全都是他的错,很多时候是由他们的成长规律决定的。但也有一些外在原因,如家长的不恰当行为,也可能会导致孩子拖拉、磨蹭,尤其是下面这三件事可能导致孩子拖拉、磨蹭。

       太在意失误

       家长太关注孩子的错误,让孩子信心不足,并产生畏难情绪。孩子如果总是拖延,可能是畏难情绪在作祟。为什么畏难情绪会影响拖延呢?

       当孩子认为一件事很难时,第一反应就是“我做不到”,接着担心失败之后会遭受批评和打击,于是,逃避就变成了他的王牌。“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当他避开这件事的时候,和这件事相关的不愉快的记忆也被避开了。

       学钢琴是张女士儿时的期盼,她非常希望孩子能圆自己童年的梦想,于是张女士花了很多钱送女儿去学钢琴,甚至用几个月工资为女儿买了一台钢琴。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女儿几乎毫无进步,尤其是要学新曲子时,孩子总是不愿意开始。张女士渐渐地失去了耐心,经常批评女儿:“你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地方还弹错?”女儿对练琴越来越排斥,张女士也越来越急躁,几乎每天练习前,女儿都要磨蹭半天,三催四请。

       有一天,看到女儿坐在钢琴前心不在焉地玩手,张女士忍不住动手打了女儿。女儿委屈大哭:“我真的学不会……”

       张女士这才意识到,孩子对练琴产生了恐惧感。一提到练琴,女儿的情绪就和“练不好的挫败”联系起来,内心涌起对失败的害怕和焦虑,不肯全心投入甚至宁愿做点儿别的事情。

       写作业拖拉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他总是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或是有太多写不完的作业,父母又给了他太多负面的评价时,他就不愿意主动写作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磨蹭、拖拉的毛病。

       无孔不入地“照顾”

       网上有这样一则视频,一位妈妈因为女儿上学总是磨磨蹭蹭,这位妈妈就在女儿准备出门上学时,用了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她学着女儿平常磨蹭的样子,慢悠悠地穿衣服,女儿在门口急哭了,一直在催,让她快一点。孩子磨蹭、拖拉,大人无奈“躺平”之后,他们反倒变得积极主动了。

       当家长抽身之后,孩子才知道,按时上学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完成,那么后果也会是自己承担。

       反观生活中很多孩子的表现,他们似乎不怕磨蹭带来的任何后果,因为他们知道背后有兜底的父母。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指出:“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家庭中,如果父母包办太多,或者看孩子动作慢,心里着急,就冲上去帮孩子三下五除二地做好,从小没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等到需要孩子自己做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这样一来,孩子便形成了心理上的惰性,想着就算自己没做好,父母也会来帮忙,最后的结果是:“只要你不催,我就不动。”

       如果事事都由大人去掌舵,孩子就能心安理得地等着被安排。想让孩子做事自觉点,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清晰的界限感,把孩子的责任还给他。不然,无孔不入地“照顾”,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和惰性。

       一味地催促

       我们常常发现:父母越是着急,孩子反而越是慢吞吞。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是讨厌被人命令的。

       用写作业这件事来举例,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孩子去学习,这件本来可以是孩子主动去做的事情,完全变成了“被动”,孩子的主动性就在长期的催促声中消磨掉了。

       心理学中,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我们因为自己的意愿,自发地去做一件事;外在动机,则是我们会因为某个外在原因,而去做出某个行为。催促不知不觉地将孩子的“内在动机”变成了“外在动机”,最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做事情不情不愿。最令人担忧的是,父母的催促声不总是心平气和的,反而非常刺耳。

       很多父母一边催,一边愤怒地吼骂,仿佛在逼迫孩子“就范”。当父母愤怒时,孩子内心也会有愤怒的感觉,他们往往不会直接与父母冲突,而是选择了一种隐形的反抗方式——磨蹭和拖延。当孩子感觉不被尊重,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没有一点自己做主的权利,就会用磨蹭来消极抵抗,表达自己的不满,争取自己的自主权。

      《拖延心理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拖延常常是一个人的独立宣言,一个人试图通过拖延来告诉人们,我是一个拥有自主权的人,我根据自己的选择来行动。”因此,孩子的磨蹭的背后,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他们试图用磨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提醒家长改变教育方式。

       磨蹭的小孩,并不是坏小孩,他们只是短暂地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帮助。家长多了解原因,才是根治磨蹭的良药,你能理解他,你才能帮助他。养育一个“磨蹭小孩”,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们彼此都要“慢一点”。(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网友热评

       小高:时光时光慢些吧,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啊。

       清风:别说孩子了,老师我也还在赶教案。

       一豆:每年的8月31日是全国耗电量最大的一天。

       上善若水:说实话,我都不好意思说我的孩子,因为二十多年前的我也是这样的。

       吴琴:我女儿一个暑假都找不到电视遥控器,因为我把遥控器放在她的书包里了。

       胡头:假期有多快乐,开学就有多崩溃。

       晨:我家孩子脑门儿上都找不到“着急”两个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没有暑假作业呢。

       清醒:我家孩子可能也就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作业,现在特别淡定,跟个没事儿人一样。我想通了,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我现在一不催促,二不提醒,到时候让他自己给老师解释。

       盈动:你家孩子的“烂尾楼”顺利封顶了吗?反正我家的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