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08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熊猫血”稀有 爱心从不稀缺
□李霞

     “住院患者急需用血,希望你能再次出手相救!”8月17日,身上流淌着“熊猫血”的肖强,接到电话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方的献血请求。在北京,像肖强一样的“熊猫大侠”还有很多。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应急献血志愿者数量已达到3816人。

       对于Rh阴性血型即稀有“熊猫血”的病人而言,“找到血”是拯救生命最为关键的一环。数据显示,中国人拥有“熊猫血”的比例仅约4.04‰。大部分医院、血站没有稀有血存血,亲属之间的血型也未必能匹配。再加上超七成的“熊猫血”患者直到要用血时,才获知自己是稀有血型。用血难与用血急叠加,加重了其困境。

       唯有“自己人”能救“自己人”。肖强深知这一点,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成为一名“熊猫大侠”。一次次伸出援手,金子般的爱心着实珍贵;更难能可贵的是,肖强为了献血甘愿改变生活状态。献血要求达到各项健康指标,年近50岁的肖强每天跑5公里,让身体保持良好状态;患者用血大多是急茬儿,他经常临时推掉聚会,赶往血液中心;为不错过捐献,他20年来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时时待命。肖强20年来献血近50次,总献血量近18000毫升,相当于四个人的血液量总和。每一次献血,都给对方带来生的希望。

       在北京,“熊猫血”稀有,但爱心与担当从不稀缺。京城3816名稀有血型应急献血志愿者,都像肖强一样,时刻待命,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随时为挽救生命挽袖。他们将一己之爱,汇聚成社会大爱,诠释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内涵。在全国,各地登记在册的稀有血型应急献血者也越来越多,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的成员已突破8万人。每当有稀有血型病患需要用血,医院等各个爱心渠道都在转发接力“求扩散”,织就起一张张生命之网。

       多一位“熊猫血”志愿者,就多了一份生命的保障。为别人的生命助一臂之力,就是了不起的大侠。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