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4年08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医生徐兵
关节“病病歪歪” 他来修修补补
□游雪意 本报记者 侯文瑾

       骨骼,人体的“支架”;关节,人体运动的“枢纽”。若“支架”出了问题,身体将苦不堪言;“枢纽”受到损伤,功能会逐渐丧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专门研究人体枢纽——关节,用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艺让枢纽重新运转起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骨关节组医生徐兵就是其中一员。

       初心:不忍看患者行动不便

       在80 患者都是中老年人的骨科科室里,徐兵已经“兢兢业业地修修补补”十多年了。

       为什么扎根骨科?答案在患者身上。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坐着轮椅来的患者,因为双侧膝关节有严重的疾病,患者沮丧地说:“我在轮椅上都坐了8年了。”“我当时给他说,您可以站起来的,也有机会去旅游。”徐兵回忆道。

       经过骨科团队精心治疗后,患者术后很快就在病房里转悠锻炼起来。一年后,徐兵收到患者发来的信息,是一张患者站在布达拉宫前的照片。这让徐兵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

     “我看到过很多老人害怕骨科手术,最终放弃了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机会。”徐兵说,“让老年人接受重获新生的选择,既要用心,更要敢于突破和创新,使用新技术。”

       用心:快速康复用于高龄患者

       膝关节表面置换可以重建人体“枢纽”,让老年人退变不能行走的关节重新获得功能。但是很多老年人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有所顾忌,一听说“换关节”,就觉得很恐怖,很痛苦,以为术后要在床上躺很久。

     “我们引入了快速康复理念。从术前开始就把该理念贯彻到病人管理过程中,如术前康复介入、超前镇痛、多学科会诊等,”徐兵说,“这样能让病人在最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所谓的“换关节”,其实就像我们给手机换个屏一样。以前的屏——软骨,因为退变而被破坏,就可能引起行走疼痛,进而出现功能障碍,换个人工的软骨,人体“枢纽”关节就又能行动了。

     “只是换个面子,并不是把所有的骨头都换了。”徐兵介绍说:“膝、髋关节的置换是很成熟的手术。我们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后,病人最快手术当天就能下地行走。”

       精心:微创手术为患者减负

       长期以来,关节镜被看作是关节与运动医学医生的“透视眼”和“延长手”,因为有着微创的先天优势,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到0.5cm的孔道,对关节内软骨及半月板、韧带等损伤的情况进行诊断和处理。

     “切口、插入、游走”,通过小小的切口,徐兵在手术台上游刃有余、分毫不差地直接将关节镜放入狭窄的膝关节内,像开了游戏“全图视角”一样,观察整个关节内壁。

       关节清理、半月板修补、髁间窝成形、韧带重建……关节镜早就成为针对膝关节疾病的微创“工具”。

     “通过微创关节镜手术修复半月板,切除病变滑膜,去除关节内游离体,重建断裂的韧带,便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创伤小,所以术后康复快。从而减少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徐兵介绍。

       匠心:拓展关节镜治疗范围

       作为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骨科被很多人打趣:“他们上班,仿佛木匠工匠一起上工。”在临床工作20余年的徐兵看来,“我们科室的医生除了要有铁匠的力气、木匠的手艺、绣花匠的眼力,还要有发明家的创造力。”

    “随着外科手术越来越微创,我们开始考虑关节镜作为微创工具能不能用在其他部位呢?”徐兵介绍,“关节镜在我科已经用于肩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其他关节。”

       除了各种关节疾病以外,非关节疾病也可以通过关节镜微创操作手段来进行治疗,比如膝关节髌前囊肿、腘窝囊肿、跟骨骨刺等,虽然不存在关节腔,但可通过微创技术建立一个腔隙通道,在关节镜放大的视野下,刨除不需要的软组织或骨性结构,使手术做到更省时、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