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借力低空经济 发展航空医疗救护
□武秀昆

       低空经济已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乃至新闻媒体等都在推进、研究、关注与此有关的情况。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因此被业界称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

       低空经济泛指高度在1000米以下的飞行活动及与此有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它是以低空出行为先导,继而发展成为不可限量的新业态、新质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航业界所称的“未来已来”,很大程度即此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卫生行业如何搭上低空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

       卫生系统和医务人员对低空经济,总体上还是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加之低空经济的构成元素很多,有的元素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包括通航业界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在观察和探索中。在参与低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卫生健康行业要审时度势,把握好前进方向和发展定位,积极稳妥行动,走好自己的路。

       其中,航空医疗救护与低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先后印发《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涉及多个省份的多家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多家院前急救机构。如果这些单位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发展航空医疗救护,则既能通过构建空地一体的立体救援网,卓有成效地开展救死扶伤,又能加快和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发展几乎关联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卫生健康系统和医疗机构治病救人特别是探索延伸服务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推动航空医疗救护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定要筑牢基础。普及开展能昼夜起降、经济耐用的全铝多层直升机停机坪建设不失为最佳选择。

       发展航空医疗救护,还需要突破固有思维和传统认知,在顶层设计方面未雨绸缪,适度超前,打造血液、药品等医疗资源运输的应用场景。在体系完善上,还需要进行包括无人机蜂巢、综合起降场、移动停机坪、指挥调度中心等在内的一系列新型起降设备设施的构建。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