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08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饭圈文化” 违背体育精神
□本报记者 白华宇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中国选手陈梦以4:2的比分战胜队友孙颖莎,成功卫冕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这场比赛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态与意志的比拼。然而,赛场之外,观众情绪的一边倒现象却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同样是中国选手,为什么厚此薄彼到这个程度呢?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了答案:这就是一种极端的饭圈表现。

       何谓“饭圈文化”?“饭圈文化”原本指的是一群粉丝组成的团体自发地为喜欢的偶像助威、宣传。然而,在当下,这种文化逐渐偏离了初心,演变成了对偶像的过度追捧和盲目崇拜。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畸形有害的“饭圈文化”向体育领域蔓延的趋势越发明显。在体育领域,畸形“饭圈文化”表现为粉丝过度关注运动员的私生活,热衷于传播八卦新闻,却忽视了竞技体育的本质。更有甚者,一些粉丝为了维护偶像,不惜攻击其他运动员和粉丝,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此前,国家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就反复号召社会各界杜绝以“饭圈”角度审视运动项目和运动员,但奥运内外的这些场景或许在证明,这股畸形的浪潮还没有明显消退之势。

       那么,到底为啥会这样呢?小白发现,虽然此前针对娱乐圈“饭圈”乱象进行了整顿,但一些擅长炒话题、搞热度的娱乐圈营销号自媒体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转移了“战线”,开始关注运动员的备战和生活。在各类运动员的边角料“新闻”中,大量的发布主体都是娱乐类自媒体,且流量不低,这些“新闻”会诱导公众对竞技体育产生认知偏差,使公众更倾向于从娱乐明星角度关注运动员。

       中国乒乓球队的很多球迷非常关注队内主力的更替和竞争,一旦这个话题被“饭圈”思维带偏,加上娱乐营销号推波助澜,极易衍生出“炒番位”这类“饭圈”视角,一些队员因此有了极端敏感排他的“唯粉”,他们会把所有其他队员视作对手甚至仇人,一旦自己支持的队员没有被选上主力,或者成绩不理想,就会引起线上线下的“互撕”。

       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拼搏,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奖牌和荣誉,更重要的是展现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体育道德,让更多人爱上体育、热爱运动。小白希望大家在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激情与快乐的同时,也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尊重每一位运动员的付出和努力,让体育回归其本质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