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07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的从医经历 是值得珍藏的财富
□刘敏

       每个人在时间面前都是过客,无法挽留时间在自己身边停留。但每个人可以回味时间,品味时间流逝后留给自己的风景。展开自己走过的从医历程,虽然算不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但在自己的生命里却是值得珍藏的一笔宝贵财富。

       1998年,我有幸赶上了计划经济时代大中专学生分配的末班车,被分配到一家地处乡镇的县级医院。我非常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它不仅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让我有机会施展爱心。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心中埋下了为百姓服务的种子。

       尽管我没有被分配到临床一线,但我的工作同样可以为患者服务,帮助他们度过暂时的困境。我负责在周围的农村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正值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卫生事业也在其中。然而,群众的意识并未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对疾病认识和医疗服务能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为了改变群众的就医观念,我坚持每周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农村、社区,为群众免费检查身体,并积极传播健康知识及对当地医疗条件的认识,这一干就是12年。

       2007年夏天,山东省邹平市九户镇的一位五保户大娘患了心脏病。当时,村里的街坊邻居纷纷前来帮忙。医院的特殊检查在门诊三楼,大娘无法行走,我毫不犹豫地背起了大娘,步行将她背到了三楼。这个简单的举动被大娘铭记在心,并在她的村里传为佳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我继续为群众服务,但我那颗为群众服务的心依然热情如初。2015年,我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这让我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纯关注疾病对人的影响,扩展到情绪、情感、心灵,再到疾病。我开始关注人的内在及医院的人文服务。

       为了增加人文服务,引领医院人文服务内容,2016年,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精神科,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了排解康复患者的孤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健康观念,我先后两次在康复科开展了团体心理活动。在活动中,我透过患者的眼神,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无助、孤独和期盼。我开展的心理团体课,为患者的心灵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他们心中沉淀多年的情绪得以释放。人文服务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外在展现,有时只需要触及患者的内心。就像一束光照进来,便已经温暖了患者的整个世界。

       为了增加肿瘤患者的人文服务,我带领他们开展舞动心理治疗技术,让他们静下心来关注自己的内在,以及周围的客体关系。李大叔和李大婶双双得了不同的癌症,在舞动治疗中,他们有了生命中的第一次情感连接,他们的心深深融入在一起。现在李大叔已经离世,李大婶依然健康地活着,她时常来到我的办公室,留下她一直念叨的一句话:“孩子,是你送走了你大叔最后一程,让他没有留下遗憾。”

       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在他们生命中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而已。古人说:“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医学人文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任重而道远。 (据中国医院人文建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