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4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自我挣扎5年 在共情中向阳而生
一精神障碍患者在华西营山医院精心治疗下明显好转

       4月初,刘女士(化名)在救助站的帮助下,被120救护车送到了华西营山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她给医生的第一印象是“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一心想要外出挣大钱”。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面容姣好、言语得体的中年女性,在5年前就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症状的狂躁发作”。

       刘女士的父亲对该中心的医生说道,他们家庭条件良好,刘女士从小到大学习成绩、生活习惯都很好。变故发生在5年前,她流产后情绪受到影响,经常与丈夫发生争吵。离异后,她逐渐情绪不稳定,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哭闹、烦躁不安、坐立不安、易怒和过激行为。送医治疗后,她病情多次反复,频繁出入院。

       刚入住心理卫生中心时,刘女士对治疗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即便在父亲的劝告下,也不信任任何医护人员。“她是我们遇见过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最严重的一位,完全拒绝沟通,不相信医护人员的治疗能真正帮助到她。”她的主治医生冯雪回忆说。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第一步,“尊重、理解和共情,是精神障碍患者最需要的。”

       心病还需心药医。冯雪想尽办法打开她的心结,争取标本兼治。于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她吐露心声,耐心倾听她的经历,真切共情到她曾经的痛苦感受,像对家人一样关心她的生活点滴、喜好和愿望。刘女士逐渐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愿意主动配合治疗。

       考虑到刘女士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情况,冯雪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每天通过访谈、观察、量表评估关注她的病情进展,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适时调整用药。

       刘女士向护士长彭丽琴表示,在这里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似乎回到了五年前的正常生活。

       她会在早晨起床后和护士们一起铺床叠被。她每天都能与人愉快地聊天,感到焦虑或情绪低落时,她总能获得心理疏导。不再需要为日常生活的琐事奔波,她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享受室内外的娱乐活动。有时她会选择绘画或观看影视剧,也会与病友一起下棋、打牌。有时,中心的医护人员会买来食材,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他们也会提供种子,邀请大家参与种植活动。至今,刘女士已在心理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和生活了100多天……

       她说,她能感受到这里的医生护士在尽心尽力地为患者好,把大家当家人一样去救治,帮助他们培养生活技能。她能感受到自己病情在好转,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少、发病时间也越来越短,大部分时间情绪是稳定的、积极的,不再像以前容易抑郁或亢奋。她会向来看望她的父亲聊住院期间发生的事情……

       在6月的最后一天,刘女士的父亲向全体医护人员送上精心准备的锦旗,“是你们的精准诊治和真切关爱,让我们重新看见了希望的曙光!”父女俩感激地说。 (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