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在卫生健康领域积极拥抱信息化,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打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多地互联网医院正在建设整合,逐步实现“一卡通”“无卡无码”就医,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患者负担。
乘着新质生产力的快车飞向信息化的高速公路,近年来,随着四川大力建设智慧医院、完善线上诊疗服务体系,患者看病就医越来越便利,获得感越来越强。
智慧医院有了“最强大脑”
推动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技术优化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是解决“看病难”“看病麻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多地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会同医保、人社等相关部门,以“线上云”推动线下就医便利。
在成都市的52家医疗机构,患者可以通过就医场景“一卡通”顺畅挂号缴费,多卡多码、互不通用的跨院就诊困扰逐渐成为过去式。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看门诊的52岁成都市民方进(化名)回忆道,以前去成都各大市级医院看病,都要单独办一张就诊卡,大卡小卡摞起来占了半个钱包:“现在在很多医院看病都不用办卡了,一个二维码就能缴费取报告,很方便。”据了解,这样的“一卡(码)通”就医体验将在成都市域内超过10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普及。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上线“无卡无码”便民就医服务,有效简化医保结算流程,切实提高了服务效率。目前,该市10余家医疗机构上线运行了全市检查检验结果数字化互联互通互认平台,已累计检查互认超过200次,检验互认超过1000次,累计节约检查检验费用超过20万元。
而在绵阳市的多家医疗机构中,分时段预约挂号、智能导诊等线上惠民服务早已不再新鲜,这套智慧诊疗服务体系已覆盖该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截至目前,绵阳市超过6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共享调阅、互认,累计跨机构调阅超过58万次,互认超过21万次,线上互认直接节约医疗费用2200余万元。
健康管理有了“智能帮手”
除了在医院看病时体验到智慧化、便捷化的服务,随着智能技术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巴中市以县域医共体为单位,分级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慢病管理站和慢病之家,通过开发微信小程序,让慢病患者和家属能随时查看患者的健康数据。该市县域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通过“三色防治”的慢性病防控方案,以“红”“黄”“绿”三个等级通过小程序推送至医生和患者终端。糖尿病患者王富荣(化名)近期因不合理用药,血糖数据出现异常,医生在收到“黄色警报”后,立即入户为王富荣检查,反复叮嘱其按时用药。通过治疗和干预,王富荣在老伴监督下定期服药,血糖水平终于好转。
在基层医疗机构,新技术不仅方便了患者,还为基层医护人员实现了“解压”:内江隆昌市石燕桥镇中心卫生院接入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诊疗和体检数据分析系统,患者的当日门诊数据、检验检查数据和体检数据在系统中自动汇总,自动生成异常情况与建议,并自动按人群分层分类管理。该系统上线近三个月,卫生院就完成智能化体检服务4394人,体检者也对高效的结果查询和随访感到满意。
线上诊疗有了“快捷体验”
除了为线下患者谋便利,卫生健康信息化也推动了线上问诊就医的便捷度。目前,四川已建成省互联网总医院,各市(州)互联网医院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成都市互联网总医院目前已有部分医疗机构试点入驻,具备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等功能,市民用一部手机就能预约挂号、线上问诊,接受健康管理服务。
据了解,四川省互联网总医院集成了多家知名医院的诊疗资源,提供线上问诊、开处方、看报告等服务。平台还具备AI预问诊、健康科普等功能,特别方便偏远地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未来,随着各市(州)和县级互联网分院的建设完善,还将持续促进四川省互联网医疗服务扩面、提质、增量。
此外,绵阳市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在市、县及基层医疗机构开展AI辅助诊疗、AI中医处方等新型惠民应用,辅助诊断超203万次。2023年4月,绵阳市还上线了“绵阳市健康合格证明管理系统”,一年来,该市累计31.9万余名从业人员通过网上预约免费办理电子健康证件,享受到了体检预约、体检报告查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