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各地中小学的学生都迎来了暑假,在孩子们享受假期的同时,不少家长却感到迷茫:未成年的孩子还不具备科学规划和支配假期的能力,一旦“放养”可能会让他们整日只顾着娱乐放松,让假期失去意义,网上的不少“教育专家”也在反复提醒抓住暑期这个好时机,要在课业和素质拓展等方面实现对小伙伴的“弯道超车”,但又担心“鸡娃”(给孩子打鸡血,即让孩子高强度参与功课辅导等活动)过度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一边是“热血鸡娃”的严阵以待,另一边则是“佛系放养”的悠然自得。如何在确保孩子快乐成长的同时,又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咨询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谭春燕,为家长们解析如何在“放养”与“鸡娃”之间找到科学的育儿之道。
“放养”与“鸡娃”的利与弊
谭春燕介绍说,“放养”与“鸡娃”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适度放养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去探索世界,发展个人兴趣,有利于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凡事都讲求“过犹不及”,若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划,孩子可能会陷入无目标、无动力的状态,甚至沉迷于不良习惯,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影响身心健康。
虽然在暑假期间注重孩子的学业和综合素质提升确实能确保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防止假期后的知识遗忘,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过度“鸡娃”则可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抑制其创造力和自主性的发展,甚至引发亲子关系的紧张与冲突。
寻找平衡点 科学育儿
面对“放养”与“鸡娃”的两难选择,关键在于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谭春燕说,“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尊重其个性和成长节奏。同时,家长也应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习惯。”谭春燕介绍,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学习表达爱: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和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尊重孩子的心理界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心理学知识,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需求,提供适时的鼓励和支持。
设定合理目标:与孩子共同制定暑假期间的教育目标,确保这些目标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挑战性。鼓励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定期回顾学习进展,给予积极反馈和建设性建议。
鼓励尝试新事物: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机会。当孩子尝试新事物时,即使遭遇挫折,家长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建立家庭规则: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家庭规则,如上网时间、休息时间和家务分配等。规则应简单明了,便于孩子理解和遵守。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良好榜样,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家庭环境。
谭春燕提醒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暑假期间,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放养”与“鸡娃”的教育策略,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之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享受假期乐趣的同时,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