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4年06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生活中常见疾病处理误区
□何泺希

       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同时伴随着信息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于是大量未经筛选的“伪科学”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其中就包括部分打着“民间偏方”“急救小妙招”等字眼的健康养生知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我们对急救健康知识进行甄别和筛选。

       发烧捂汗有利无害?

       小儿发烧后,家人通常采取棉被捂汗或者增加衣物等方式,帮助小儿“退烧”。其实不然,发烧后盖棉被或者增加衣物不仅不会起到退烧作用,反而体温会越来越高。如果“捂”出了汗,大量汗液的蒸发也会带走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出现虚脱症状。小儿患者,特别是婴幼儿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更容易导致脱水和高热惊厥,因此,发烧捂汗不可取。

       正确处置方式:当体温较高时,可以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和温水擦浴,酒精擦拭(擦拭大动脉血管处,如腹股沟,颈部等地方,避开心前区)等物理方式降温(婴幼儿禁止酒精擦拭)。当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时,需要及时就诊。

       鱼刺卡喉可用醋化解?

       当鱼刺卡喉后,第一时间该怎么做呢?相信有人会建议你赶快喝几口醋,通过醋的酸性来软化鱼刺使其自行掉落从而解决鱼刺卡喉问题,更有甚者建议大口吞食米饭蔬菜,通过食物迫使鱼刺下肚。其实这些所谓的“妙招”不仅不能解决鱼刺卡喉的问题,更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伤害,比如鱼刺刺入加深,或者刺破血管,造成食管大出血,严重的将危及生命。

       正确处置方式:对于看得见的较浅鱼刺,可以用手或者镊子拔出,也可以尝试发出“哈”的声音,通过震动使其到达口腔。而看不见或者较深的鱼刺,应该请专业医务人员帮忙拔出鱼刺,减少风险。

       烫伤后涂抹牙膏可止痛降温?

       在日常生活中遭遇高温蒸汽、热油、开水等热力烫伤时,你是否会采取牙膏涂抹的方式帮助止痛降温呢?牙膏内含薄荷等物质,给人凉爽感,所以有部分人群认为可以有效止痛降温。其实烫伤后不建议在创面涂抹牙膏,会有污染创面造成感染的风险。

       正确处置方式:烫伤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创面,或者将创面浸泡于冰水中降温止痛,时间需要15~30分钟以上,然后用清洁纱布覆盖迅速前往医院治疗。较小创面可以冲洗后涂抹烧伤药品。如果烧伤部位在头面部伴有口腔、喉部、气道等部位疼痛,应该马上就医。

       酒精中毒可洗胃催吐?

       举杯畅饮之后会有部分人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或同时伴随恶心呕吐,肠胃不适等。有的家属进入医院后会要求医生立即为酒精中毒者洗胃减轻症状,而有的酒精中毒者可能在家就已经自行抠喉呕吐过。但是,严重呕吐有可能导致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等,因此以上方法慎用。

       正确处置方式:轻度酒精中毒者建议立即停止酒精摄入,并增加休息,注意保暖。重度酒精中毒但意识清醒者注意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家属需要观察呼吸状况、意识状态,如果出现呕吐呛咳、呼吸暂停、鼾音明显、皮肤湿冷、烦躁等需要送入医院治疗。重度酒精中毒且伴有意识障碍者建议立即就医。

       流鼻血仰头止血有风险?

       流鼻血时,有些人会仰头以减缓出血。实际上,流鼻血仰头并无止血效果,反而随着血液会因为仰头被吞入肠胃,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者呕吐,此外,大量出血本身也存在吸入气管及肺内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窒息。

       正确处置方式:头部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前倾的姿势,用手捏住鼻翼两侧几分钟,或用棉球填塞压迫止血。出血不止或出血量大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扭伤后热敷可快速消肿?

       运动中遇到扭伤该怎么办?相信有的人会说,按摩热敷揉搓肿胀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扭伤部位肿胀。但其实此方法不可行。扭伤初期24小时内,按摩热敷会加重出血肿胀和炎症扩散,反而会造成扭伤处肿痛更加明显。

       正确处置方式:扭伤早期(24~48)小时内,可以进行冰敷,消肿止血,减轻深部组织充血,减轻疼痛。扭伤后期则可以采取热敷等方式,消炎消肿。 (盐亭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